随着苏姓宗亲联谊活动的发展,国内外近七百万苏姓后裔多奉西汉平陵侯苏建为始祖,以陕西武功为其祖籍地。可见武功苏氏在苏姓起源和变迁中具有特殊地位。
关于苏姓的来源,目前学界是见仁见智,但认为陕西武功苏氏源自己姓则是一致的。据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苏氏出自己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元和姓纂》亦称:“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唐《太子太傅苏瑰神道碑》称:“其先出自帝高阳,袭胤曰黎,实勤火正。逮昆吾之子,始封于苏,以国受氏,公其后也。”宋苏洵《苏氏族谱后录上篇》也记述:“苏氏之先出自高阳……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樊,为昆吾;……昆吾始姓己氏,……至周有忿生,为司寇”。以上史料表明,苏族得姓应早在夏朝中期帝芬之时,而有确切姓名的始祖应为周武王司寇苏忿生。由此可见,陕西武功苏氏为黄帝直系后裔,得姓于昆吾,始迁祖可追溯到周司寇苏忿生,始祖则尊汉平陵侯苏建,此后又流向全国各地与海外。
由颜中其先生主编的《新编苏氏大族谱》称:“苏建因功封平陵侯,其后子孙,于隋唐时期分为六派三族,皆宗平陵。”六派为:赵郡苏,襄阳苏,武邑苏,武疆苏,蓝田苏,河南苏。三族为:蜀、闽、眉派。从史料和谱系来看,这一结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六派苏氏均为平陵侯后裔。宋代宰相苏颂三世孙苏玭、五世孙苏汉在《苏氏世谱原序》、《苏氏分流序》中称六派均出自武功苏氏,“建,事武帝,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是为武功人。后分为六派:东汉冀州刺史章之裔,有官于邯郸者,因家焉,故有赵郡之苏。……魏都亭侯则,为襄阳之苏。……前燕冉国公青,为信都武邑之苏。……后魏卫尉少卿备,为长乐武疆之苏。……后魏衡州刺史强,徙河南。……唐刑部、户部尚书珦,自武功徙蓝田。”
三族苏氏亦为平陵侯之后。蜀派始祖苏传素唐末避乱随驾徙蜀居盐泉,为文宪许国公苏颋之后。宋苏舜钦撰《先公墓志铭》称:“文宪公之曾孙传素,广明乱,以其孥逊蜀。生三子,捡、拯、振。孟还相唐,仲以策擢,官至容管经略使。……季留为铜山令,即我先公之高祖也。”即苏振为蜀派苏氏始祖。《苏氏分流序》载:“唐末,子孙避广明乱,徙蜀者曰传素。”苏颋为苏瑰长子,苏瑰为魏都亭侯苏则十一代孙,苏则为平陵侯十一世孙,苏振应为苏建二十六世孙。因此,蜀派苏氏为平陵侯苏建后裔是无疑的。
闽派苏氏实际包括闽粤地区的苏氏,亦称同安苏氏,以苏益为第一世,苏益为苏奕之后,苏奕为苏瑰之后。宋《苏颂墓志》载:“(苏)瑰世家武功,元和中年曾孙奕卒光州刺史,始家固始。”福建《阜阳苏氏族谱》认定: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奕公(光州刺史)裔孙大郎公讳义,自河南光州固始偕仲弟羡,季弟益,随王潮入闽。河南固始《苏山堂·苏世宗谱》以苏奕立谱为基础。苏汉《苏氏分流序》载:“文贞第三子诜,徐州刺史;生震,吏部侍郎;生奕,元和中为光州刺史;生益,随王潮入闽,为隰州刺史;生光诲,为漳州刺史,遂为泉州同安人。”从以上谱系可见,光州刺史苏奕为平陵侯二十四世孙。但随王潮入闽的苏益,《阜阳苏氏族谱》、《苏山堂·苏世宗谱》、《苏氏分流序》在世系上有分歧,但河南光州、固始苏姓为平陵侯之后,从武功迁徙,则是无疑的。且闽派、蜀派苏氏均为苏瑰、苏珽之后。
眉派苏氏其祖为唐武则天时宰相苏味道,而苏味道的先祖又是汉冀州刺史苏章。苏东坡之父,宋苏洵追忆先祖说:“唐神龙初,长史苏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自是始。”苏颂五世孙苏汉《苏氏分流序》载:“赵郡味道,谪刺眉州,遂家于眉,至宋有霸州文安君洵。至和中,丞相颂于文安君论次为兄弟。挽章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从中可看出,不仅眉派苏氏与闽派苏氏均出自武功苏氏,且苏颂与苏洵还为同辈。所以,尽管史书记载苏东坡祖籍栾城,但如果上溯,则苏轼也是武功苏氏后裔。
国外、海外苏姓宗亲亦以武功为其祖根。东南亚诸国苏姓华人近40万人,据考证多从福建、广东等地出洋,而这两省苏姓均为闽派苏氏,奉汉平陵侯苏建后裔苏益为始祖,以武功为祖基地。福建“芦山堂”始祖苏颂亦为苏益后世。菲律宾苏姓宗亲于1937年创立“菲律宾武功苏氏宗亲会”,至今已有40余届。新加坡早在1929年便专门成立了“芦山公所”,二战后又正式成立了“新加坡苏氏公会”,匾额书写“武功衍派”,所供奉祖先香案楹联为“炎黄武功宰相家,狮城宝地发根芽”。印度尼西亚苏北苏氏宗亲会亦以武功为祖籍地,其宗亲大楼楹联为“武略文贤名气扬环宇,功勋懿德风范誉大地”,联头藏“武功”字样。第七届世界苏姓宗亲会理事长苏用发先生还在其母墓碑上方刻有“武功”两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苏氏宗亲会也设有“武功堂”。泰国苏姓华人主要来自广东潮安、潮阳、东莞和福建的同安、晋江、龙岩等地,亦为苏益后裔。缅甸苏氏宗亲于清代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在仰光建筑了“芦山堂”,在缅南重镇毛谈棉也设有“芦山堂”,堂联为:“芦山南渡衍派分支溯源祖国”,“山川北向钟灵蕴结发展他邦”,为苏颂后裔。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均有苏氏分布,有的也成立了相应的苏姓宗亲组织,都以武功为根基。台湾各苏姓宗亲及许连周姓也多为元大德年间为避追杀逃离或改姓的苏益后代。
鉴于国内外苏姓后裔多以武功为其根本,均奉平陵侯苏建为先祖,所以,研究武功苏氏的源流与变迁,在整个苏姓研究中带有主干和总谱性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