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场、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联系1至2个村(社区)
●驻点团队驻点联系群众时间全市统一为每周星期二(工作日)上午或下午
●驻点团队常态驻点设在村(社区)办公楼(便民服务站)
●驻点团队以定点接访群众为主,同时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小型座谈会、发放联系卡方式(1 3方式),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
在普宁市,以后群众反映问题、提出诉求,可以在每周星期二(工作日)上午或下午,前往所在村(社区)办公楼(便民服务站)与驻点乡镇场街道领导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近日,记者获悉,我市扎实推进乡镇场街道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并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让群众知道有事到哪里反映、向谁反映。
“四个固定”,让群众知道向谁反映问题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方案中明确要实行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四个固定”,让群众知道有事到哪里反映、向谁反映,实现驻点直接联系群众的全覆盖。
固定联系人员。乡、镇(场、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联系1至2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均成立一个5人的专门驻点团队(人口数1万人以上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团队人员),成员由乡镇场街道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两代表一委员”(或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组成。问题复杂的村(社区)由乡镇场街道党政正职直接驻点联系。辖区内村(社区)数较多的,乡镇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可适当增加联系的村(社区);辖区内村(社区)数较少的,采取多名乡镇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村(社区)的方式,确保乡镇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全参与,实现驻点联村全覆盖。
固定联系时间。按照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驻点团队驻点联系群众时间全市统一为每周星期二(工作日)上午或下午,各驻点团队按照固定上午或下午时段安排驻点并向社会公布。乡镇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场街道长(办事处主任)分开安排在周二上午和下午驻点。固定时段确定以后,非特殊原因不得变更。
固定联系地点。坚持“节约从简、一室多用”的原则,驻点团队常态驻点设在村(社区)办公楼(便民服务站)。科学合理划分服务责任网格,每个网格指定1名团队成员相对固定联系服务。
固定联系方式。驻点团队要以定点接访群众为主要方式。同时可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小型座谈会、发放联系卡等3种方式(1 3方式),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种诉求。运用微博、微信、论坛、QQ等网络平台,广泛听取民意。驻点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驻点时间、联系方式等向群众公开。要认真撰写《驻点日志》和工作日记,对收集到的情况,要进行分析梳理,并按难易、缓急程度分门别类建好《民情台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运行机制,使联系群众制度化
记者注意到,普宁特别提出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化。建立登记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加强平台、队伍、经费保障,确保直接联系群众规范有序。
上下联动制度。市委将履行领导督导职责,每月至少召开1次驻点直接联系群众联席会议协调推动工作;全市各套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联系乡镇场街道的安排,每人联系1个乡镇场街道,每月到乡镇场街道指导督导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1次以上。乡镇场街道党(工)委是直接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组织推进职责,每半个月至少召开1次驻点直接联系群众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村(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履行承接协办职责,及时解决急事难事和需要村(社区)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帮扶整顿问题村工作组、村“第一书记”以及“双联双促”、扶贫开发“双到”驻点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决策前沟通制度。实行村(社区)决策乡镇场街道把关,各村(社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和涉及村居民利益等重大事项,决策前各村(社区)党组织必须与驻点团队进行沟通汇报,驻点团队要认真把关,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予以纠正,确保决策事项及程序依法依规。
便民服务制度。普宁还借助全面建立乡镇场街道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契机,在全市村(社区)推行民事党员代理制,旨在以此项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全面深化全市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
督促检查制度。市委将制定管理办法,市委组织部定期检查督办、跟踪问效,定期调阅《驻点日志》和《民情台账》,设立监督专线,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查处问题。每年年底由市委组织部对乡镇场街道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各基层党(工)委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按照勤俭办事、严禁铺张浪费的原则,把开展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直接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运转提供保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