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近日从蓝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心理咨询专科了解到,该院接诊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具有抑郁倾向者占了6成以上,其中又有7成的抑郁症患者出现过自杀念头,且有多例出现自残、自杀未遂行为,其中有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女孩的哥哥就因为抑郁症自杀身亡。
据该院心理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绍鑫介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而抑郁症已逐渐成为导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为此,张绍鑫呼吁,关注抑郁症患者,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给他们提供所需的关心和帮助。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不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
在张绍鑫办公桌的台历上,每个日期都标注了特殊的记号。张绍鑫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需要做心理咨询的患者记录,而其中,不乏抑郁症患者。“在中国每1.7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每年至少有3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一连串数字着实让记者倍感担忧。可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问题越来越凸显。从就诊记录看,抑郁症还呈现年轻化趋势。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更不该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张绍鑫表示,80%的患者如果规范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除了极少数难治型外,其他都会有很大的症状改善。然而,由于患者家人与广大群众缺乏相关知识,不能给予抑郁症患者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并且社会对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偏见,这让很多抑郁症患者一直带着“看不见的伤口”负重前行,终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有抑郁症切不可不敢说出,耽误治疗
据介绍,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等。患者情绪的低落与其处境却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逐渐发展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不愿见人,甚至悲观厌世,伴随自杀企图或行为的产生。大部分患者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焦虑和无用、无助感,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或自己有上述症状表现,要及时寻求专科医生帮助,进行鉴别诊断治疗。一旦患有抑郁症,切记要及时、规范治疗,切不可不敢说出来,隐藏病情,靠自己硬撑着或者寻求一些简单方法放松自己,这样做只会耽误治疗,使病情继续恶化。”张绍鑫强调说。
鉴于抑郁症年轻化的现状,张绍鑫提醒广大家长,从小要给予子女足够的关心与陪伴,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树立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长、社会、朋友均应给予理解、支持、关心、陪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抑郁症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从而控制住不断高企的自杀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