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苦干的目标,力争3-5年彻底打个翻身仗。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民俗文化产业园再投资20亿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相关项目,打造滨州市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
大力发展高精尖和循环经济产业,着力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植肉牛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进军千亿级产业集群。
打翻身仗 分两步走
记者:马书记,您好!阳信的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前些年一直在“贫困县”的圈子里徘徊,上上下下都觉得很不舒服。这几年,因为思路大变,创造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十二五”以来,更是面貌一新,令人为之一振。请您简要回顾一下。
马福祥:纵观阳信近十几年的发展路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五”期间,这个阶段最大的实际是积贫积弱,地方财政收入排名全省倒数第一,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民生工程欠账多。
第二阶段是“十一五”时期,这个阶段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打基础的时期,以滨阳燃化公司落地为代表的县经济开发区初步拉开框架和新城区建设开始破题。
第三阶段是“十二五”时期到2016年,这六年分两步走,前三年仍是打基础,这个打基础是在原基础上的升华,在产业体系构建上,走高效生态之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着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接多元化立体式外部交通大格局,构筑“两环、三纵、四横”交通网络体系。后三年是厚积薄发的腾飞阶段,我们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苦干的目标,力争3-5年彻底打个翻身仗。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