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

家乡区县: 西安市长安区

1 碑林简介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1]

2 展室介绍

第一展室

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展室

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了“三绝碑”。

第三展室

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第四展室

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第五展室

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第六展室

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第七展室

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石刻艺术室

陈列了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等石刻艺术品70余种,是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集中于此而建立的展室。

3 碑林大事记

西安碑林世界文化遗产大事记

1987年 西安碑林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名单。

2000年 2月24日 《三秦都市报》发表《西安碑林离“世界文化遗产”有多远》—文

2000年 3月07日 《陕西日报》发表《西安碑林要想金榜题名 治理周边环境是关键》一文

2000年 9月 受邀参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世界遗产风采展”

2000年 入编《新千纪的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成建正撰文《西安碑林与世界文化遗产》(发表于《碑林集刊》(六),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 8月 受邀参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02中外世界遗产“风情展”

2003年 6月 西安碑林重新上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资料

2003年 6月 《西安碑林保护管理条例(讨论稿)》出台

2003年 8月23日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顾问亨利博士、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景峰、奥尔斯先生来西安碑林考察,对西安碑林独特的藏品体系及整体环境风貌给以极高评价

2004年 3月 成建正委员在西安市政治协商会议提出议案《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尽显著名古都风采》

2004年 4月26日 新华社发表《西安碑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文,各媒体争相转发

2004年 5月 受邀参加云南丽江举办的“世界遗产论坛”

2004年 6月 受邀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国)博览会”(苏州)[2]

春春(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