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自成立以来,更换过多次校址。1951年,滕县专区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成立。
1953年,滕县、湖西专区合并,学校随之更名为济宁专区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1961年更名为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由于历史的原因,1958年、1960年,济宁师范学校曾在曲阜和济宁两度建立、两度下马,人、财、物并入教师进修学校。1962年该校由滕县迁到济宁与济宁师范学校合并。
1971年,在济宁师范、曲阜师院附中的基础上,学校恢复重建。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98年,与济宁教育学院合并。
2000年,济宁艺术学校、济宁师范学校并入。
200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济宁学院。
截至2014年6月,济宁学院有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1个、省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
省级特色专业(8个)
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教育、应用化工技术、化学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24门)
心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人体生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汉语、光学、教育学、解析几何、无机化学、教育心理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数学教育学、田径、发展心理学、应用数学核心课群。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6月,济宁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50余项,在文艺体育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
2013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22.0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17%。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7.4%,毕业生中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0%,省、市级教学能手占毕业生总数的9.8%。学生制作的“无尘黑板擦”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赛优秀奖,学生作品《GOC公司创业计划》获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
截至2014年6月,济宁学院获省教学改革研究立项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6月,济宁学院已经与密苏里大学、玛丽维尔大学、圣托马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商学院、山口福祉文化大学、极东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截至2013年9月,济宁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系。图书馆设有23个融文献“借、阅、藏”于一体的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全部实现全开架管理服务模式,设有报告厅、多功能厅各一个,专家研讨室、学习研读室20个。
济宁学院校园网共投资1160万元,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广播、有线电视、卫星接收等10大基础平台,网络应用已开发13项,集网络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
校园网建设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为目的,立足师生需求,以虚拟化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中心为基础,整合校内各种应用数据资源、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门户、统一用户,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络采用二层网络结构,千兆骨干、百兆桌面,核心交换机采用业界先进的多级多平面交换机构,提供强大的控制能力和毫秒级的高可靠保障,校园网络覆盖了全部教学区、办公区、实验中心、学生公寓、教师生活区,信息点已达6000多个,为校园网用户提供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电子图书、校园一卡通、网上办公、邮件系统、教务教学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信息发布、视频点播、视频会议、背景音乐、卫星接收、闭路电视、安防监控等多种网络服务。
校训:博学笃志,择善敦行
“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忠实、专心;“志”有两种解释:一是“志”同“识”,记忆在心;二是志向。全句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学习而又坚守其志向,就切身有关的问题发问而又从近处去思考,仁就在这中间了。
“择善敦行”:“善”一般理解为“和善”、“善良”,这里应理解为“好”、“优良”等;“敦”有“厚道”和“诚恳”两种意解,在这里应理解为“诚恳”、“忠诚”等等。《论语·述而》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敦行”由此演化而来,就是要选择好目标或方向,忠实地去实践、去奋斗、去拼搏。
以此作为校训,就是要倡导(训导、教化)全体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作用于教职员工,要让他们有渊博的学问,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作用于学生,要让他们追求广博的知识,树立远大的志向,坚持不懈地去实践。
校风
至诚至朴,求是求新。
学风
学而不厌,切问近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