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特产(二)

家乡区县: 清远市清城区

清远洞冠梨  洞冠梨是一种沙梨,生长在日夜温差较大的山地,芯细汁多,爽甜无渣,是古时的贡品,故又称“贡梨”。是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千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二是果皮薄、光滑,肉嫩多汁,味道蜜甜,甘香袭人;三是果芯细,肉质洁白,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变色。据《阳山县志》记载:“同冠梨大于常梨数倍,邑中佳果也。”1986年同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同冠梨稀有珍贵,历史上就是名贵贡品。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来樊哙将军又将同冠梨送给皇帝。清朝铁笔御史郑土超,每年也购同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简朝亮品尝后诗兴大发,作《同冠梨》一首:“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大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清远英石

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以“廋、皱、漏、透”的特点著称,观赏价值甚高。<BR>  英石 始拓产于英德,故又称英德石。英石,是经大自然的千百年骤冷曝晒,箭雨风刀,神工鬼斧雕塑而成的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石灰石,“瘦、皱、漏、透”四字简练的描述了英石的特点。英石大的可砌积成园、庭之一山景,小的可制作成山水盘景置于案几,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英石的开采和玩赏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已有记载:“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浇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宋、杜绾《云林石谱》);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字元璋)是十一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 曾贬任浛洸(现英德市浛洸镇)尉,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问君何事眉头皱,独立不嫌形影瘦。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甘心埋没苦终身,盛世搜罗谁肯漏。幸得硁硁磨不磷,于今颖脱出诸袖。”这是清人陈洪范对英石特色的喻人精彩描述。清代以来,英石便被世人列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壁石、黄蜡石)。现代,英石更是广被园林设计者、工匠和奇石玩家采用和收藏,享誉中外。至今,英石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石分为阳石、阴石两大类:阳石露于天,阴石藏于土,阳石按表面形态分为直纹石、斜纹石、叠石等,阴石玉润通透;阳石皱瘦漏透,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据专家估测,可开发的英石资源有6亿吨,居全国四大名石之首。为了开发英石这一园林奇石资源,美化生活,提高世人的文化品位,英德市近年来在京广沿线、英石产区的公路两旁,开设了30多个奇石市场,形成了30里路的英石展销长廊,方便四方客商选购。千姿百态皱透漏,玉润珠圆誉五洲

清远乌棕鹅

清远乌棕鹅原产清远市清城区,由于该品种毛色略带乌棕,以毛色定其名,故称乌棕鹅。 清远乌棕鹅体质结实,被毛紧凑,体躯宽短、背平、脚细矮、头颈细致灵活、眼大小适中、有神,虹彩棕色,啄和内瘤的颜色比蹠部和蹼的颜色较黑。尾羽呈扇形,稍向上翘起。

公鹅的体形比母鹅体形大,体躯呈揽核型,母鹅的体型呈楔型,公鹅内瘤发达,雄性特征明显。

成年鹅的羽毛大部分呈乌棕色。头部和颈的鬃毛自啄基和眼的下缘起直至最后颈椎有一条由大逐渐变小的黑色羽毛带,颈部两侧的毛色为白色,翼羽,肩羽和背羽黑色并在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色镶边,所以从背部看呈乌棕色,故有乌棕鹅之称。胸羽灰白色,尾羽灰黑,腹部和尾绒白色。在背部两边有一条起自肩部直至尾根部 2 厘米宽的白色羽毛带,在尾、翼间不被复盖部分呈现为一白色圈带。

据清远市志记称:清远市位于北江中游,地为中区大邑,水绿山青名胜多,有秦时汉代大县亦”。清远市是韶关地区的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低温度为 2-3 ℃,平均温度为 20 ℃。年平均降雨量为 2000-2200 公厘。土地肥沃,池塘、河涌较多,水草丰满,农副产品特多,具备了养鹅的良好自然条件

清远群众饲养乌棕鹅有着悠久的历史习惯,历史记载自宋朝以来便成为清远劳动人民所爱戴的地方优良鹅种,也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和选育种经验,清远乌棕鹅经群众长期选育成了广东地方家禽优良品种之一。

饲养历史悠久,早于宋朝建炎三年始嗣经四修于明而成书的清远市志第卷十四 ( 实业部分 ) 中记称:“邑中养鹅共亦十余寮,近来运输省垣不少”。解放前便远销港澳,驰名国内外。

清远鹅凤味独特,名厨喜欢它肌肉丰满,起肉率高,食家喜欢它骨细而软,脆皮可口。1980年全国水禽科研生产协作会议在清远召开,云集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对乌鬃鹅的评价是“清远乌鬃鹅肉质细嫩,芳香可口,滋味鲜甜,皮滑、骨软,特别适合于粤派烤鹅使用,并可制作高级餐菜,是接待外宾和国宾的优良佳品”。难怪羊城、港澳地区的众多烧鹅档都以“正宗清远乌鬃鹅”招牌标榜以吸引和招睐顾客

清远县志云“清远县位于北江中游,地为中区大邑,绿水青山名胜多,为秦时汉代大县亦”,北江水清澈甘甜,两岸水草肥嫩,河涌螺、蚬、鱼虾丰富,天地神灵育就了清远鹅高尚的品质。
蜜枣

连州有6666余公顷红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这种紫色土的土质疏松,富含磷钾,为连州红枣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两道自深山奔涌而来的溪流,长年润泽着这一方沃土,连绵起伏的丘陵因而枣花飘香

在紫色土地上劳作生息的农人,改良驯化枣树已有500余年历史。长圆形的鲜木枣含糖达22%,圆桩形的鲜糖枣含糖31%,且爽甜汁多,酥脆松软,皮薄核小,《中国土特产辞典》称它是“制蜜枣的上乘材料”。

州蜜枣大规模生产始于1956年,蜜饯红枣的制作工艺精细、科学、卫生,计有选枣、刮枣、煮枣、炼糖、馅枣、捻枣造型等工序。枣要选取颗粒均匀,无虫无斑无损,枣皮由青变白尚未转红而接近成熟的。选好枣,用排针将枣皮纵向划破(便于糖分渗入);再置沸水中将枣煮熟,然后用清水冷却,漂去青涩味,便可制蜜饯了。做蜜枣的糖,要用产的榴花糖,按50千克糖加15千克水的比例炼糖浆。糖浆炼至呈金黄色时,旋即倒人熟枣,慢火中边搅边煮炼,直至枣子呈黄色。12小时后,捻枣造型上箕,置太阳能烧干机焙干,便可分级上袋包装。

连州蜜枣以“珠江牌”为商标,1958年列入国家外贸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1990年,《中国土特产辞典》将连州蜜枣纳入国家名优土特产范围。其古朴大方的包装,凸现了浓郁的粤北风情。它味美甜爽,是典型的岭南风味小食,且具有滋补养颜,通窍生津的功效。
黄精

百合科植物,喜生于山野林荫处,枝茎清秀,披针形狭叶,有冷白色小花腋生,婀娜多姿。黄精健脾、润肺、益肾。关于它的得名,明代名医李时珍认为,是“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每年春秋两季,连州药农便上山挖药。挖到黄精,视其形状,命之为“竹节黄精”、“白芨黄精”,或“鸡头黄精”等。药材站收购后,蒸、晾、浆、晒,如是者再三,泡制至黑色为度。未了以粉红色纸包扎好,便是土特产“连州黄精”了。连州黄精行销海内外,曾有人嫌粉红色的纸包装太土气,改用塑料纸包装,结果呢,购买者寥。于是沿用旧包装,又畅销如初。20世纪90年代,有酒厂用糯米、黄精、泉水,酿成黄精糯米酒,供不应求。据说,此酒曾送省城某大宾馆的商场,饮者都说是好东西,商场欲上架摆卖,后因其价格便宜,“上不了档次”而作罢。
龙须草

在连州星子镇、大路边镇一带的紫色丘陵山坡上,生长着一种野生植物,它们一簇簇,一团团,有如一根根龙的胡须,在微风中轻拂飘动,这就是有名的“龙须草”了。

说起龙须草,当地流传着一个迷人的传说:古时,爱民如子的黄龙修炼成仙后,玉帝命他升天封神位。朝中百官和黎民百姓舍不得让黄龙离去,牵住他的龙袍、拽住他的龙须,百般挽留。但黄龙又怎能违抗天命呢?只得腾空而起。结果,拽下的龙冠变成了紫色山岳,而龙须则落在山坡上长成了绿草……

龙须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花小。紫色土的土层极浅,表层肥土易被雨水带走,龙须草在这样的地方扎根生长,对保护生态环境作用颇大。龙须草又是造纸工业的优质原料,原先连州造纸厂以龙须草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机制一号打字纸。这种打字纸曾获得过全省质量评比第一名。

龙须草的茎叶还可以做蓑衣、绳索、草鞋等。所以,有的地区也叫它为蓑草或蓑衣草。

asdnjj(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