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处于渭河地堑北侧的断阶部位,范围介于鲁桥——关山——双泉与碑子岭南侧——壶梯山——韩城两大断裂组之间。塬体呈盾状,塬面高程在500米~1000米之间,塬体展布与主干断裂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呈北东东、北北东方向。因受下伏基底的梯级断裂和断块构造的控制,塬面呈梯级结构,间有小洼地分布。从下而上分为三级,各级台塬之间多以土崖相连,土崖西低东高,大体在50米~100米之间。塬面平缓,宽阔10公里~50公里。间有河沟分割,河谷深100米~300米,塬边、谷坡冲沟发育,重力侵蚀较重。组成物质上部为中、上更新统黄土,厚60米~170米,下部为下更新统的河、湖沉积及第三系泥岩或古生界灰岩和沙页岩。地貌特征是,塬面广阔平缓,黄土覆盖深厚,疏松易耕,垦殖历史悠久,是渭南市重要的粮、油、烟、果、秦川牛、奶山羊商品生产基地。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溶蚀严重,塬边冲沟、陷穴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气候干旱,地下水不多,水源缺乏,伏旱最为严重,素有渭北“旱塬”之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