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地势由于北高南低,河流均由北向南流注入海,海城东部的龙津河,发源于银瓶山,流至小金笼山(鹿境)合赤岸河大小液河之水汇为三江。龙津河过去水清且深,鱼多虾众,因而渔船穿梭网捕,时可闻鱼唱水歌。尤其是夜晚,唱韵更美,故曰“龙津晚唱”。龙津河上有一龙津石桥,始建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全长80米,它不仅为龙津河增色添彩,还为赏听渔歌和观览水景者添置了好去处。
龙津河途经海丰县城建成区北起二环路北桥(拦河坝)南至二环路南桥(龙山),全长2.85 龙津渔唱
公里,自然河床宽30至50米。由于年久失修,该河在笃志围村以南河道淤积严重,两岸垃圾成堆,河水严重污染,浮莲杂草丛生,水质黑臭,水量干涸,变成了一条“死河”。1992年,海丰县通过县财政拨款和社会集资方式,投入850万元,完成了龙津河治理第一期工程,主要项目为两岸笃志围村至新桥、东岸茗园路至新桥的拆迁、路基平整以及两岸护堤420米、西截污沟400米的建设等。1996年5月,龙津河二期整治作为当时的一项“民心工程”付诸实施,工程包括引水冲洗、清淤竣深、筑堤立栏、截污溢洪、两岸筑路、园林绿化等6个部分,总投资2760万元,于1997年全线竣工。经过两次整治后,龙津河恢复了“龙津渔唱”美名:碧水荡漾、涟漪绵绵,两岸郁郁葱葱、群楼屹立,河光灯色相互辉映,成了人们的一处憩息休闲宝地。1998年8月,该处被省命名为“环保教育基地”。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龙津河三期整治工程也已动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