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慕泥盆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 这首流传在苏州一带的歌谣,说的就是蟋蟀盆。
楞伽蟋蟀陆墓盆
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明宣宗朱瞻基喜爱都蟋蟀,下诏给苏州知府进贡,于是苏州刮起了捉蟋蟀风,蟋蟀盆自然不可或缺了。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南方以苏州陆墓的为最。老苏州都知道,“楞伽蟋蟀陆墓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内还能看到。
种类繁多陆墓蟋蟀盆制作精良,种类多。 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
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
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 外部特征南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 据《吴门表隐》一书载,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