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渔歌
吴歌,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水乡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自古以来,吴歌以其清新的风格,委婉的曲调和吴侬软语的声腔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清新、拙朴,表达着民众的意愿和情感,被人们称之为“天籁之音”。
天籁之音——吴歌
吴歌委婉细腻、含蓄缠绵、语言清丽、比兴巧妙的特点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描述宫廷声乐时,就有吴歌的记载。李白、刘禹锡都曾作过典型的吴歌——《子夜曲》。而苏州昆曲、苏州评弹最早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吴歌。
苏州是个歌乡,无论摇船、捕鱼、车水、赶牛的劳动者,几乎个个都能演唱吴歌,“远听好似银铃声,近听胜过凤凰鸣”。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娱乐形式使得吴歌一度几乎成为绝响,但苏州市对吴歌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也初有成效。就地域而言,目前,较有影响的当属常熟的白茆山歌、张家港的河阳山歌、吴江的芦墟山歌和相城的阳澄渔歌,而相城区的阳澄渔歌更具江南水乡特色和原生态特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