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bc.wm23.com/gosa441521人之初,是不知道有“我”的。后来,一定是从父母,从别的孩子的存在中,发现这世上有一个“我”。我是我,,不是别人。某天,当孩子发现“我”,这就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了。
但是不久,这个“我”就要经历被剥夺被改造。
“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
我是天真的,我会反抗。
“你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
我太弱小了,被扔出去怎么办呢?
这个问号以为着我会思考了。
但我不相信,我仍旧继续反抗。
我果真被推出了门外,关上了门。
我哭了,世界突然变得天昏地暗。
起初的哭声仍然是一种反抗,我在愤怒的反抗,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做父母的都想过,今天就得治一治他,然后狠下心来让他哭。
渐渐,孩子哭得非常伤心。做父母的却很少知道孩子哭得非常伤心,更不知道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这情形常常发生在父母工作完一天回来的时刻,这情形常常发生在夜里,离家门更远的地反一片昏暗,没人知道弱小的我是在哭泣中开始屈服,是在哭泣中向我的一部分告别。这当然是一种绝望的哭泣,每个孩子都不得不屈服,都不得不向“我”的另一部分告别。
随后,我虽然被父母放进了家门,但“我”的一部分却早已在门外丢失了。一个按照大人要求去生存的“我”悄然问世,这个“我”和原来那个本真的我是有区别的了。这是“我”的一部分第一次遭到剥夺。尽管每一个父母此时仍然深刻地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自己从事了这样一场剥夺。
再大些,我又被教导:“你这样,人家会怎么说你,如何看你!“
哦,我知道了,我不仅要符合父母的要求,还要符合很多人的要求。我一次次伤心落泪,当落泪减少时候我成为了一个“乖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我长大了再到社会去,更多的要求,更多复杂的关系包围着我。此时的我更知道,我要是被人看不顺被人议论,那可不像父母吓唬把你扔出去,那是真的会被排挤到真的不知道到哪去了。你觉得心里不舒服,但你早就被培养成懂得要屈服自己,压制自己了。
很多情况下,你是在说着发自内心的话么?你的笑容在为谁布置?你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来认识这个真假难辨的世界。头脑一直在开动,精神一直挺紧张,究竟有多少时间能感受到心的舒畅,能不感到压抑和茫然。
我越来越多的用头脑活着,权衡得失。心的功能被淡化,被忽略。何为“愿”?原心是愿。当很少能用原心去生活时,还剩下多少“我”呢?
这时候的我还是我么?我是谁?全世界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懂得用他人的眼光来裁剪自己了,每个人都会削足适履,不断削足适履,怎么能不遍体鳞伤呢?长此以往,无异于自杀。每个人都会自杀,至少把自己杀得没有生气。
为什么小孩总让人感到美,因活力和生动就透现在脸上,眼神里。人若能保持住那份生动,则到了老年也会光彩照人。
当然,我并非认为,在人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以及后来社会对“我”益。我只是描绘:“天真的我”丧失了的那一部分。
再看我里面的“我”被封闭在自己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孤独是怎么发生的?你可曾发觉,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感到无聊,两个人的时候可能感觉到孤独,在很多人的场合还可能感到更深的孤独。那么,孤独并不是因为没有人作伴,而是因为我里面的“我”丧失,一个外在的我才感到孤独。
我里面的“我”被封闭着,外在的我嗨哟啊孤零零的去试图符合许多人的眼光,假如还感到有顾不过来的分裂感,事实上只是我与我里面的“我”被分裂。
人们描述某种“无家可归”的状态,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在我看来那也是我里面的“我”同外在的“我”不能达成和谐统一,那就不会有真正的家园。
每个人都会封闭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封闭是最大的封闭,当你被封闭在自己的内部,你是很难真正认识你所在的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的。有许多你可以去经历的生活,在你未发现之前就仿佛不存在了。
自己对自己的封闭会封闭的自己都毫无察觉,封闭得几乎不留痕迹。心智难以开放,还经常畏首畏尾担惊受怕,生活就会变成一堆很难处理的问题,一堆麻烦,一堆悲伤。
学生时代,我们感受过的快乐,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从而发现“我也能”而得到快乐。这在人生中还是属于表层的快乐。深刻的快乐必然来自自己的创造。
求知,可以向外寻求。创造不在别处,就在你自己的内部,那是来自生命深处的能量放出的光华。
创,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一个突破口,是需要脱去遮蔽自己,覆盖自己埋没自己的东西,让美出来,让生命力放出光芒。
有人向文艺复兴的的巨匠米开朗琪罗请教雕塑,米开朗琪罗有个说法很令我向往,他说:“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就是脸”。
我有吃发现米开朗琪罗是一个能够透过石头看见一个美丽形象的大师。那个形象就藏在石头里,层层剥去,他果真剥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卫》。许多曾经连头发也要盖起来的欧洲女子,在赤裸裸 的《大卫》面前泪花滚滚,那就是被封闭在自己内部的“我”的泪哭出来了。欧洲苏醒了。毫无疑问,这个《大卫》是在米开朗琪罗内心的,让内在的美出来,就是创造。
也许你以为你属于不会创造的人。不对。
每个人都会创造。人有创造的天性。
你里面有一个绝然美丽的你,应该被你自己发现。
机会很近很近,如果感到使不上劲,或者感到怀才不遇,恐怕不是别人没有发现你,而是你自己内部的美和力量还没有被你自己充分发现。
看看有些什么正自己吧自己覆盖埋没,掀开覆盖,搬走堵塞,给心一个空间,让生命之泉流动,滋润出哭或者笑,这就是倾心的时刻。会哭会笑,你就找回了童真。生气与活力在脸上洋溢,那就是你。是你面对高天流云,开放你自己,
人生会被很多外在物包裹出一个坚硬的的外壳,人生的成长,就不只是需要用加法,还需要用减法。我看到有个老人在他晚年的自诉中写道:当他还是个早熟的少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深切的意识到,大多数人终身无休止地追逐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并发现“这种追逐”的残酷,还说那是“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着的“。说这话的人叫 爱因斯坦。
像爱因斯坦,把那些不必要的披挂在身的东西扔掉,再扔掉,你才会感受到一个内在的你。
,每个人都会禁锢自己,所谓你是你的牢笼,打开你自己,解放你自己。就多么必要。打开你自己,让我里面的“我”出来,与我达成和谐统一,那时的我,可能从新听见鸟叫,看见花开,可能发现心灵长出翅膀,那翅膀重新触摸到童年的星星。
所以,不要说社会封闭了你,那也许是不能避免的,也许是社会对人生的塑造。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生存在封闭状态。每个人都需要两次“出生”。第一次是母亲把我生下来,第二次就要自己让自己诞生。
没有实现这第二次,就是对人生权利的放弃。不要放弃。
打开你自己,将发现,你的优雅,你的从容,你的光华与嘹亮,就住在你的内部。人生的创造不必是米开朗琪罗创造出《大卫》,也不必是爱因斯坦写出的《相对论》。打开你自己,让自己出来,这就是让自己诞生的激动人心的体验。
http://blog.sina.com.cn/huang441521
http://weibo.com/gosa44152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