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板块的文化构成。经过王莽篡权的短暂混乱,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农民作乱与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下中兴了汉帝国,史称东汉(或后汉)。在这一段偃武修文的时代里,社会相对稳定,疆域有所扩大,文化物质生活的进步极为可观。生产力发展,教育日趋普遍,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已有较大进步。而地处江南的绍兴一带,经西汉一代的经营生息,秦统一六国后因迁散越国部族而造成发展缓慢的局面也有了较大改观,尤其是东汉太守马臻兴修鉴湖,有效地促进了绍兴一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调和各方的利害冲突,使彼此都能和谐并存,光武帝极力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谶讳神学成为东汉法定的王朝统治思想。一方面是物质、经济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的倒退以至迷信,东汉板块形成的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文化因素大致如此。同处东汉的王充《论衡》的诞生和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问世,一定意义上就是这种条件和因素使然下正反两方面的产物。《论衡》以反谶讳神学,主张无神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宗旨,而《周易参同契》其本意是迎合谶讳神学求长生不老的炼丹之术(《周易参同契》又被称为“万古丹经王”)。越窑青瓷的诞生并非横空出世,虽无确凿证据,但绍兴一带经济的繁荣和东汉自然科学的进步(龙窑火温提升技术的突破),想来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归纳上虞历史文化东汉板块的文化构成,似乎可用“学术文化”来概括。《论衡》是古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学术;《周易参同契》是炼丹而提升成的化学学术;青瓷是自然科学制造学术的产物;甚至曹娥一定意义上也是学术的牺牲品,迷信思想学术——谶讳神学的牺牲品(曹娥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巫师,为迎神落水而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