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系列之王安石

家乡区县: 江苏省浦口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因曾被封为荆国公,死后谥文公,故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出生在江西临川,17岁随父王益迁居江宁,一生先后在南京居住近20年。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曾任鄞县知县、常州知府等职。嘉?三年(1058)向宋仁宗上《言事书》,提出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主张,未被采纳。神宗继位后,熙宁三年(1070)晋升为同平章事(宰相),大力开展变法运动。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新法受阻,熙宁七年(1074)被迫辞去宰相职务,再任江宁知府。熙宁八年(1075)奏请神宗批准,泄玄武湖水,得田200余顷,分给贫民耕种。此年他第二次拜相,继续推行新法,因遭保守势力抵制及变法派内部矛盾,于熙宁九年(1076)十月再次辞相,三任江宁知府。那期间,他在城东门与钟山的半道上建半山园而居,后来舍宅为报宁禅寺(即半山寺)。元丰九年(1086)去世,葬于金陵钟山。王安石反对因循守旧,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著名论点。他的诗词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作颇丰,所著《字说》和《钟山日录》等已散佚。现存《王临川集》、《三经新义》中的《周礼新义》残卷及《临川集拾遗》等。

拒绝平庸(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