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庞泉沟

家乡区县: 山西省交城县

     在山西的民歌里,我就欣赏《交城民歌》的词句。其中的句子如“交城的大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还有:“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好车马。”调子也凄凉,听了使人难过。交城的大山我可是一直没有去过。今年夏天,有机会去了。去的地方叫庞泉沟。我很高兴,心想,去见识见识“交城的大山里”吧。

     为了进山的路好走一点,我们绕路很远。到了。果然是“大山里”。路边就是树,树,树,树林。树外就是山,山,山,山坡和山峰。无边的绿树,加上无边的山坡和山峰——上面都是森林。要说什么“山上人家”,那是没有的。如何上得去,如何生活下来?半山也没有人家。人家都在公路两边,那就是以前的“村”。一个村就在公路一边或公路两边,十户,二十户而已。我们住的旅店在一个大村里,是由村民开设。村民富了,盖起两层小楼,可接待二三十人,两人一室,还有卫生间。服务人员全是这家自家人或亲属。导游?也是自己人。老板的舅,给我们当了一天导游。他以前是乡里的干部,所以对这一带情况倒背如流。听他说,这几十里大沟里,方圆近百平方里的大山里,人口也只四千多。务农的人少了,都做点接待的事情,开杂货店,开饭店,开旅店。其实方圆几百里内,就是山山山,树树树,中间夹了条大公路。再唱“灰毛驴驴”就不对了,汽车、电动车,在仅有的这条公路上跑个不停。

    说到吃,就是 “栲栳栳”了,我觉得好吃。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你要吃得惯莜面的那种香味。栲栳栳蒸出来像工艺品,摆在屉里,像细密的蜂窝,匀匀的,一个挨一个。挑出一个来看,就像薄薄的酒盅。吃的时候,蘸上惯用的调料。我想,如果上海人浇上他们爱喝的“老鸭汤”,或广东人浇上他们爱喝的什么海鲜汁,那会更好。可惜交城人不但不用老鸭汤或海鲜汁,他们连肉汤也不用,而是一点葱花酱油、醋及辣椒。在吃上,这里还是“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山药蛋还是他们的主要粮食。那里的山药蛋质量也好,又沙又绵软,蒸、煮、炖以外,他们还用以做粉条,或者做成面粉,连炸油糕也是用的山药蛋面粉。

     在8月底,这里的苦菜还能吃,而且很嫩。我欣赏那深绿的一大盘,盐醋以外别无调料。但好吃,轻香压过微苦。在餐桌上,每上一盘,大概都能吃尽。

     在山西,一说起“沟”,都指两山之间的旱沟,除了大雨山洪来了,就是个干山沟呗。但是庞泉沟可不是这样。这在山西省是很少见的。这里的“沟”都是水沟,也就是河,而且是长年流水。《交城民歌》上说:“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了文水。”文水指文水县,在交城县以东,地势较低,那里的水就来自交城,庞泉沟是重要的水源。庞泉沟一带的水真是太丰富了。这地方以“沟”为地名,是有道理的。我们住的旅店后十米远,就是平行的两条沟,水流清澈,而且湍急——虽然不过一尺来深,但沟里有石块,激起浪花,水声清脆。我见有学美术的学生十几人,由教师带领,到此地写生,画油画。据说这里有“原始森林”;也有人说,森林是有,茂林而已,是次生的,并不“原始”。不管怎样罢,还是想看;但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到达。那地方名八道沟,何以名此?就是要跨过八条小河。路太难走。可是这半路上我也还是一直听到水声,这还不属于“八道沟”的范围,已是泉声不断。至于流向何方,我分辨不清。这里的水多,只要有坡度,就有水流下去。这也是庞泉沟的迷人之处。

      当然,庞泉沟有一种褐马鸡。名怪,但样子不怪。毋宁说是太平常了。就是一只只的老母鸡嘛。可是,据说世界上仅有此地有之。它的繁育力极差,又弱小,全世界一共也只这么百十来只了,成了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养在极大的一个铁丝笼子里。看一看,也就够了——老母鸡一样,有什么看头?听说山西有位专画褐马鸡的画家,画了多年;据我想来,他这题材抓得不太好,难以出彩。就在养褐马鸡的那半山上,有野猴群。人们说,猴群会抢游人的吃食。我正要剥一个香蕉吃,一听,赶快把香蕉包在塑料袋里,而且塞进衣袋。正在此时,一只猴子,像只黄狗一样,从我的身边走过去。人们不介意它,它也不介意游人。如果再迟几秒钟,它也许会从我的手上夺去香蕉。那可是真能吓我一跳。我没见村人养鸡、养鸭、养猪、养羊。但有人赶牛群放牧。一个妇人放牧七八十头呢。那是肉牛,她说每头可卖四千元。

    这就是庞泉沟,文艺而又宁静,土乡土气。

太阳花之语(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