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陈国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周游了许多国家,宣传他的儒家学说。但令他至死仍念念不忘的是他在陈国(今淮阳)的一段经历。

公元前489年,孔子第三次到陈国讲学。这年,吴国攻打陈国,陈国求救于楚国,楚国发兵与吴军战于城父(今安徽毫州东南)。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派人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们商议说:孔子当今贤士,他每到一国,都能针对该国的状况向国君提出治国的方针。现在他长时间地游说在我们国家,我们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他都不满,一旦他被楚国此用,那么我们这些人就危险了。于是他们便组织人把孔子围困在陈、蔡之间,使他去不了楚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连被困十余日,绝粮七日,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件件动人的故事。

传说孔子及其弟子当初来陈国路上,遇到一高一低两个采桑女子。孔子即兴说:"南枝窈窕北枝长,"高个女子答:"夫子到陈必绝粮。"低的说:"九曲明珠穿不得",高的接道:"回来问我桑采娘。"不想今日真的应验了她们的话,孔子使命徒弟颜渊和子贡找到那采桑女,采桑女便拿出九曲宝珠和一根丝线说:"你们能把线穿过宝珠,我们就告诉你们解困的办法。"他们怎么也穿不过细小的珠孔,于是就向低个女请教。低个女说:"把线头蘸上蜂蜜,找个蚂蚁衔住线头,用香火烧蚂蚁屁股,蚂蚁便钻珠孔,线头就穿过了。"子路按此法果然线穿珠孔。这时高个女才对他们说:"你们要想不挨饿,城南25里村有个叫范丹的人,可以找他借粮。"于是子贡找到范丹,范丹说:"听说孔子学问很大,你是他的弟子,我问你个问题,答对了就借粮给你。"他问子路:"什么香,什么臭,什么高,什么厚?"子路不假思索便答:"肉香屎臭,天高地厚。"范丹说:"错了,你回去问你师傅去吧,他一定知道。"子贡垂头丧气见到孔子,向老师说明原委。孔子笑笑说:"应该答‘饿了香饱了臭,爹娘的恩情高,真诚的友谊厚’。"子路把这话跟范丹一说,范丹感慨地说:"不愧为是‘仁、爱、礼、智、信的圣人啊!",遂无偿济粮给他们。

另一个传说是,当孔子及其弟子饥肠如鼓,孔子仍诵讲弦歌不止时,感动了湖中的一条九尺来长的大鲫鱼,为了救孔子师徒的性命,自动跳上岸上来让他们煮吃。

这些都是民间传说,真正救孔子他们命的是湖中的白嫩甘甜的蒲根,据说,淮阳今天著名的宴客特产蒲菜,就是源于当年孔子被困时的发现。

后来,还是楚昭王兴师到陈国救了孔子。孔子共来陈国讲学三次,最长的一次是三年。陈人为纪念孔子对淮阳传播文化知识的重大贡献,在湖中建弦歌台祭奠。淮阳人民是世代敬仰孔子的,因厄他的只是陈国腐朽的士大夫。孔子在卧床病危时说:"怎么跟我在陈蔡被困的学生们都不在我跟前啊!"说明他对陈蔡绝粮是至死不忘的。

淮阳是我家(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