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王曹植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淮阳城南3华里旷野中,矗立着一个高大的蘑茹状土堆,这便是思陵冢,三国陈思王曹植墓。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在其兄曹丕和其侄曹睿相继为帝时备受猜忌压抑,郁郁寡欢,41岁就死在封地陈郡(今淮阳)。陈人仰其诗文,哀其不幸,于城南高地筑陵纪之。因其溢号"思",故称陈思王。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诗赋作家。南朝大诗人谢灵运对他的诗文尤为推崇,说"天下文章只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志》载有这样一件趣事:一次,曹操想考试他的几个儿子的才学,便叫他们登上铜雀台,各自取景作赋。曹值就景挥笔立成。贼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词彩华丽,气势恢弘,曹操大为赞赏。后来,曹操有意立曹植为太子,有一次便让他领兵到前线打仗,以建功立业。不料次子曹丕使计,将曹植用酒灌醉,使曹植不能即时受任出征,曹操不察,遂对曹植失望断宠,帝位终为曹丕所得。

曹丕称帝后,一直忌恨曹植。《世说新语》载他曾命曹植七步为诗,不成就将他杀掉。曹植果然七步成诗,曹丕闻诗,感动落泪,自此不再杀他。曹植曾上《求自试表》与丕,表达自己报国立功的愿望,但终因受嫌疑不被重用。公元222年,曹植朝京后东归,途经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赋》。赋中极尽艳词,描绘了洛神宓妃"翩若惊鸿"、"灼若芙蓉"的形象,倾诉了诗人的爱慕之情。然而,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而去,诗人抱憾永年。《洛神赋》是曹植赋中名作,是千古绝唱。赋中表面看来是抒写对伏羲氏女儿宓妃的爱慕思恋,实则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但却报国无门的苦衷。

公元232年,曹植被封陈王,领陈郡,魏明帝曹睿仅给他残弱僚属兵士不足200人。就在他来陈就任的第二年,郁闷成疾,抱恨死去。他的诗流传下来的有80多首,辞赋、散文40多篇,是我国建安时期留存下来作品最多成就也最大的一位作家。

淮阳是我家(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