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素有这样说法:“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这里已成为领略武汉都市风情的窗口。
这里没有安静的茶庄,没有高档的餐厅,但是你一不留神就可以从客人里找出大学教授、作家或社会学家什么的。吉庆街的客人们形形色色,不光是文艺界,还有体育界、政界;不光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不光是为吃而来,更多的是想感受这里自由的氛围,体味这里浓浓的汉味风情。
“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池莉在《生活秀》中如此直白描绘。吉庆街在白天就是一条普通、安静的小街,与近在咫尺、喧嚣繁华的中山大道比起来,实在是清冷寂寞、反差强烈。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在霓虹下顿然活了过来。十米宽的小街上,简易的圆桌板凳连绵排开,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擦鞋的……你还没搞清楚这些人是从哪个角落冒出来,而他们已经甩开嗓子吆喝着和你做起了生意。转眼间,人潮暗涌,催促着你尽快落座,识趣的老板娘一边热情地张罗,一边和拉琴卖唱的艺人交流眼色,在一帮人的簇拥中迷迷糊糊坐定,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到底进了“芳芳”、“明明”、“顺记”、“园园”、“小妹”、“玲玲”、“歪歪”哪家排档,猝不及防,只能摇头一笑。几百个台位满满当当,灯火映红了一张张恣意满足的笑脸,各色菜肴任君选择,吹拉弹唱的卖艺人随你召唤。这些饱经世事沧桑、混迹于三教九流、游走于龙鱼之间的艺人,不仅可以为你演唱各种戏曲、民谣,还善于察言观色,在你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用最时尚的妙言谐语为你现编现演,一首首流行歌曲和民谣演绎得让你忍俊不禁、捧腹开怀。据说,吉庆街的艺人有艺术院校的学生,有音乐学院的教授,还有写字楼的白领。
午夜十二点,整个气氛达到了高潮。对吉庆街来说,夜是白昼,生活理所应当是从此刻开始的。买卖人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四点依旧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食客们卸下白日里的憋闷,一口气兴奋到深夜,不知归去。这个不夜城给人的就是一个欢畅和痛快,难怪让人爱到了骨子里,美得妙不可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