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邦 武 

家乡区县: 四川省万源市

李邦武(1946.2~1990.10),大沙乡人,1960年考入万源中学就读,选为班长,毕业后入达县师范学校学习,1965年8月分配到丝罗小学任教,1972年3月调任黄钟区文教干事,1974年4月任黄钟公社(乡)党委书记,1983年3月任黄钟区委副书记、区长,1984年1月,任黄钟区委书记,1987年任万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4月,任中共万源县委常委。   李邦武从教育岗位走上党政领导岗位后,仍然关心着教育事业,他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职责的重要部份,是为民造福的重要部份,每到一地,都要问及学校情况,查看有无危房、师生的生活、学生家庭的情况。他在家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师才能学到真实本领;要求家属一如既往搞好教学工作,不可误人子弟。他说,现在我是人民公仆,不是过去“官老爷”,你们不能搞特殊,以为比别人高一等,更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礼品、钱物,不然就是不支持我的工作,把我往崖下推。   李邦武担任乡、区党委主要领导职务后,能做到处处想群众之所想,事事急群众之所急,时时倾听群众声音,作出一项决定前先要深入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他一生的追求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在任13年,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修长达45公里的公路4条,还修建两座大桥,在修桥筑路那些日子,他的心和群众一起想,劲和群众一起使,抡大锤、掌钢钎、打炮眼、开石料、砸碎石,睡通铺、吃洋芋、啃包谷、喝泉水,脸晒得黝黑黝黑,肩臂晒脱了一层皮,手掌打起血泡,磨起厚茧,真可谓血汗与群众流在一起,由于他和群众之间的零 距离,群众心里的话也愿意向这位自家人倾诉。   修筑公路期间,妻子重病住院顾不上照料,便接年迈的岳母来护理,他说,修通黄白路是群众的愿望,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工地。他安排好后立即返回修路工地,与群众奋战两月,终于打通最艰巨的曹家屋段,在1997年9月18日实现胜利通车。   黄钟乡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9500多人口,属全县大乡也是贫困乡之一,大部份农民处于温饱线下,生活艰难。李邦武结合实际,发展农业,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高山种植漆树、干果及药材,中低山发展耳菇、毛烟及种植果树等,还鼓励农民多喂养家禽牲畜,遇上农民家庭困难无力买猪仔时,便将荷包里仅有的30元掏出来让农民买猪仔。一个寒冬时他上高山安坪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疾苦,看到一户农民缺吃无穿的情景,眼里噙着泪花,对身边的干部难受地说:“老百姓还这么穷,作基层领导的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啊!”当时便将自己衣服脱下让这位农民穿上遮体,回到机关立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筹粮为缺吃的农民能填饱肚子。他为调剂储备粮解决农民生活困难的问题,深夜跋山涉水却被狗咬伤。此后,每年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去看那些群众生活有无显著变化,看到农民住房有了改善和提高,心里充满了喜悦。他蹲点总是住在条件最差的农户家,白天同吃同劳动,晚上围着火塘拉家常,谈生产、谈致富。为了保护基本农田不被洪水冲毁,李邦武在一个隆冬到船滩河与农民一道砌河堤抬石头,大者六七百公斤,连续三天,15公分粗的抬扛抬断两根,肩膀抬红肿了也不休息。   李邦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变工作、生活环境,带领区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为砌花台背石头,每次背200多斤,由于劳累过度,当晚12点钟吐鲜血而休克,经医院抢救治疗,三天后才脱离危险,群众知道后,纷纷前往医院探望,无不为之感动掉泪。李邦武平时常对自己的属下说,我们是鱼,群众是水。从此可见李邦武和群众的心紧紧相通,他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群众的要求,农民也总是愿找这位书记掏心里话,每逢赶场日子,李邦武接待群众一个又一个,该吃午饭了,李邦武便把自己的饭菜票到食堂端饭菜给农民吃,每月李邦武总要差十来斤饭菜票靠家里节约补充。凡是不明事理的农民来找李邦武,经李邦武的教育启发而口服心服,表示要正确地对待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   1987年3月,李邦武当选为万源县副县长、中共万源县委常委,李邦武将在全县大舞台上展示他的执政能力,他决心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在不太长时间摘掉家乡贫穷帽子,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富裕小康大道,他很快全面地掌握了县情,提出大搞开发农业,明确“靠山吃山要吃住,手抓两路要抓住”的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全面开发,突出重点”,深度上要求抓粮食为基础,广度上以多种经营为主体,念好“种、养、采、加、运”五字经,形成种植、养殖、采矿、加工和庭院经济的开发农业格局。   为了更快、更稳、更有成效开发农业,大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与西南农大签订了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的协议,实施了7个系列24个科技扶贫项目,鼓励农民从事开发性农业,组织农民进行个体、专业、异地、联合开发。经过3年实施,全县农业走出了徘徊不前的境地。1989年农村人均收入364元,比1988年增加50元,比1978年增加286元。全县两万多贫困户提前一年越过了温饱线。   在九十年代的第一年即“七五”计划最后一年,提出粮食总产在上年基础上增产250万公斤,增长3.5%,乡镇企业总产值净增1000万元,实现农村人均收入400元的目标。正当这个目标实现在握的时候,1990年10月17日,李邦武带病赴达县地区行署参加征兵工作会议,孰料途中遇险受重伤,经县人民医院、地区人民医院竭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9日因公殉职,时年仅44岁。

庞晓蕾1240920303(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