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前林(1925.12~2002.1),笔名竹林,原籍湖北麻城。民国十四年(1925)冬月初三生于程家祠,抗日战争爆发,随父辗转入川,迁徙大竹乡定居。少年就读私塾,四书五经皆能背诵。因家境贫寒,成年服贾以糊口养家,新中国建立后,供职于区供销合作社,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全心全意替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程前林带领分社供销人员背着背篓,走村串户,送货上门,深受农民称道。1976年10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程前林入党后,在白果供销分社带着两个女同志早开门、晚关门,工作热情更高,劲头更足,由于工作出色,群众满意,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被上级授予“红旗商店”和“背篓商店”称号。程前林调回区供销社办公室,积极协调区社党支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常下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需求,常给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被誉为“好参谋”。程前林入党二十多年,党的宗旨从未忘记,组织观念从未淡漠,党费总是按时交纳,他心系群众,见大竹乡九村五保户严远松家贫,无钱买衣服,便将自己一件新衣服送给他,严要给布票,程固辞不收。当程知三村一社魏达成、三社唐发庭家有病人,无钱备办年货,便托人带给二人各30元以备办年货。 程前林工作之余酷爱笔耕,勤于新闻报道,数十年不辍,《农民日报》、《四川日报》、《通川报》、《中国土特产》、《商业科技》、《四川文物》、《四川地方志通讯》等报刊均有新闻消息登载。他将所得的稿酬积存起来,自己分文不花,一是资助生活困难的职工或农民兄弟;一是全部缴纳党费。程前林被省内外一些报刊聘为通讯员,他积极撰稿,宣传地方,曾多次被评为省、地、县优秀业余通讯员,新闻先进工作者。 1983年春,县志编修工作启动。夏,程前林被借调到县志办公室工作,时县志办公室仅有2人,程前林工作无论巨细,都乐于做好,兢兢业业,不知疲倦,翻检文牍卷宗,常常忘记下班,每日上班总是将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严冬时将炉火生得旺旺的,校对志稿,差错率从未突破万分之三,修志刚起步,万事开头难,收集资料,采访口碑,上下联络,业务指导,撰写稿件,跑印刷厂,凡是对修志有益的事,他都热心去做,而且做得有成效。他知修志业务经费少,从不言及报酬。 程前林既是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又是《万源县供销合作社志》的两个编辑之一,但他从未叫苦,历经三度春秋,《万源县供销合作社志》编纂送审后铅印成册,送省地方志成果展览,获得达县地区方志成果二等奖。 程前林一次回到大竹乡家里,了解到邻县茶商从集市上大量收购本地茶叶,引起他的注意,经过与茶商摆谈才知本地茶叶富含硒元素,并了解到富硒茶走俏东南亚诸国,以他新闻通讯员的敏锐,及时在通川报上传递这个信息,并奔走有关部门,建议予以开发抢占市场,有关部门以经费不足为由,他的建议未予以采纳,但程前林并不灰心,多方奔走呼吁开发传统商品优势,1990年,他以半年时间搜集有关茶业资料,着手编纂《万源茶业志》,既为《万源县志》土特产志奠定资料基础,又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全志除概述、大事记和杂录外,列分布、生产加工、购销、科研等五章,在贾轲等人的协助下,历经五个月纂辑成稿,县委书记李隆春、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晋勤为之作序,茶厂厂长雷蜀明赞助全部印刷费用,经县志办公室审定付梓。《万源茶业志》面世后,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参展省地方志成果,并获达县地区方志成果二等奖。此时,程前林已患疾病,但他无怨无悔,《茶业志》为开发万源优势作出了贡献,他感到欣慰。 程前林为人谦和忠厚,待人诚恳,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办事亦有始有终。他热心助人,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即使非己愿力所及,也向人说明原委;他成人之美,必备缝其所不备;待人之善,必覆其所不及;导人以义,若恐伤之;振人之急,若恐闻之;不求多于天,不取盈于人。程前林以其笃行耻浮薄之辈,他常说,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能为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多做一点事,只不过是尽我的一点本分罢了! 2002年(壬午)1月23日,程前林因患重病,多方医治无效,溘然辞世家中,享年八秩阙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