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 歌谣是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诗歌。万源境内流传歌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显示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有劳动、时政、仪式、生活、历史、情歌等歌谣。歌谣既有对美的歌颂,也有对丑的抨击,内涵深遂,耐人寻味。流传久远的有《十月点兵》、《我的丈夫点子高》、《扯谎歌》、《接了媳妇忘了娘》。表现红军生活战斗的歌谣广为流传,长期流传的劳动歌谣:巴山民歌、薅草锣鼓等;仪式歌:《孝歌》、《哭嫁歌》、《拜年歌》等;情歌:《望郎歌》、《情歌》、《十爱歌》;生活歌:《扯谎歌》、《孝顺歌》、《和气歌》、《善恶之歌》等;历史传说歌:《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儿歌:如《儿歌二首》、《月夜歌》、《几路红军来了节节甜》、《徐总指挥到巴山》、《红军歌》、《参军歌》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歌谣增添了新的思想内涵。1985年,县文化馆组织搜集民歌民谣218首,谚语2369条。1988年,编印成《万源县歌谣谚语资料集》。 谚语 境内流传的谚语简单通俗、哲理深刻、实用性强。流传久远的生活谚语:说人歹者是人师,说人好者是人贼;有米无柴,出外找来,有柴无米,烧烂锅底等。自然谚语:麦黄一日,谷黄一夜;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立夏不下,犁头高挂。生产谚语: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宁让一锭金,不让一寸土;出门不弯腰,进屋没柴烧;十冬腊月一道粪,一防害虫二防病;勤耕苦读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等。时政谚语口头甜如蜜,心头黑如漆;好女不穿嫁时衣,好男不吃分家饭;吃饭不知牛马苦,穿衣不知纺织人等。事理谚语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一个伙计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闲时收来急时用,急时收来没得用;丁是丁、卯是卯,真是真,好就好等。20世纪90年代有“催粮催款,刮宫引产”。 歇后语 境内歇后语收集甚少,较有影响的八十岁公公挑担——心有余力不足;三十天的磨子——莫推场;甲鱼吃甲鱼——六亲不认;壁子上挂团鱼,四脚无靠;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爪;田坎上起猪圈——肥水流外人田;抱鸡母爬楼梯——脚扒手软咀壳硬;老婆婆打呵欠——一望无涯(牙);蒿芽子改楼板——不是那好材料;滑石板上牵牛——不爬蹄(题);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弯扁担做吹火筒——一窍不通;挑起砂锅滚岩——没得一个好的;戴起草帽打扬尘——莫望;三十天晚上看皇历——莫时间了;三十天爬磨子——想转了(想通了,回心转意),老鼠儿嫁女——讲吃不讲穿。20世纪出现的新歇后语,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