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兴于八十年代,从事此项艺术活动的有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牛角雕 1993年,万源工艺美术厂开发本地资源,生产牛角雕刻画及牛角工艺系列产品25件,走俏大江南北。其中牛角雕刻独特新奇,富有立体感,明丽...
根雕 兴于八十年代,从事此项艺术活动的有工人、农民、教师、干部。 牛角雕 1993年,万源工艺美术厂开发本地资源,生产牛角雕刻画及牛角工艺系列产品25件,走俏大江南北。其中牛角雕刻独特新奇,富有立体感,明丽雅致,透明逼真,最受欢迎。 藤编 万源藤编素享盛名。所编图案有菊花、茉莉花、连环扣、鸭脚板和藕节等。精美图案使编织的椅子、沙发、茶几、提篮、提箱、提包等日用品,一变而为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品,长期出口港、澳。 纸扎 民国时期,县内民间纸扎工艺品有烟火架、纸房、纸人、纸兽、灯笼、面具、风筝等上百种,尤以烟火架最为壮观。以篾条为骨架,外壳糊纸,形似蜂巢,大小根据内容多少而定,高三五尺不等。内分若干层,每层若干格,每格用火炮与纸扎、绘画相结合做成各种花鸟龙凤、人物故事、戏曲场景,用一引线层层串联,悬于空中,高数丈。占燃引线,烧掉一圈复一圈,层层悬坠,呈现出“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孔雀开屏”、“天女散花”等图像,蔚为奇观。 刺绣 民国初期,县内民间刺绣极为普遍。城乡数岁女童即在娘姨婶辈指导下,开始操习“女红”。少数刺绣巧手,常被雇请人刺绣嫁奁、衣被或童装。刺绣分线绣、丝绣两类,使用各色棉或丝线,在衣被、帽鞋、手帕、荷包、围裙、腰带、门帘、窗帘、帐帘等及其他装饰布、绸、缎上刺绣各种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五颜六色搭配协调,飞针走线刺绣精细。解放前夕,刺绣减少,所存者多为棉绣。解放后,各色花布、花绸缎增多,手工刺绣不多见。 雕塑 万源民间传统雕塑主要有木雕、石雕、竹雕、骨雕、金属雕和泥塑、陶塑、石膏塑、木雕、石雕、泥塑普遍。寺庙、祠堂、桥梁等古建筑和古墓葬,于主体结构外,多饰以石刻、木雕、彩绘泥塑。民用家具床、椅、桌、凳、洗脸架及生活文化用品拐杖、香盒、烟斗、笔筒、笔架、砚台等,雕镂精美的,随处可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