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靖边县新城堡有书院1所,各堡有义学四五所、私塾10余所。清初县署设教谕、训导管理教育,学校设置无大变化。同治六年(1867)后,书院、义学、私塾均毁于回民起义战火。八年(1869)县城移置镇靖,将镇靖堡义学改为书院,并陆续在各堡筹建义学七八所,另办起私塾10余所。民国时期,县府设教育科,管理教育事业。九年(1920),县城镇靖办高等小学1所,有教师6人,学生60人。十一年(1922)杨虎城进驻三边后,在柠条梁办高级小学1所,未久,因经费无着而停办。二十四年(1935)后,国民党统治区办有高等小学2所,学生保持在180人左右;国民小学13所,学生440名上下。
解放区苏维埃政府设教育部主管教育,二十六年(1937),在各区、乡办冬学20余处,次年,大部分冬学陆续转为普通小学,至二十八年(1939)共有普通小学和完全小学19所,学生433人;冬学15所,学生235人。到1949年,全县小学增至22所(其中完小3所),学生896人,教职工52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由县政府三科主管。各区设文教助理员1人,主管本区的文化教育工作。1953年三科改称文教科,1958年改称文教卫生局,主管全县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1971年文化教育局另设。1982年专设教育局,管理教育事业。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教育、工农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1989年,全县共有小学414所,学生26578人,专任教师1418人;中学14所,学生5008人,专任教师344人;各类专业学校5所,学生337人,专任教师70余人。与1949年相比较,小学校数增长17倍,学生、教师人数分别增长28.6倍和26.3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