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年代,富裕的生活都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富裕,意味着可以实现很多梦想。说低一点,可以吃饱吃好,娶个年轻漂亮的媳妇;说高一点,可以盖豪宅,助乡邻,厚德载物。
在西施故里诸暨的荒山野岭中,一条清澈的溪流曾经承载了斯元儒的梦想,清朝嘉庆年间,他从这里出发,迈上了寻找富裕的旅途。像他这样怀揣着梦想走出山坳的农家子弟很多,许多人不过是解决了温饱而已,而他却带着千万两银子荣归故里。这颇让人觉得蹊跷,他自己又不解释。于是,乡人就猜想他一定有什么奇遇。至今斯宅一带还流传着他无意间为一个强盗头子付了饭钱,而得到丰厚回报的传奇故事。
美丽的景色
其实,斯元儒的生意经一点也不神秘,先是将山里的茶叶、桐油、杉木运到无锡太湖一带卖,然后再涉足其他行业,将生意做大。斯元儒花钱盖千柱屋,将一座巨宅里弄出121间楼屋、1322个柱子,将富豪大家的排场发挥到令乡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说明他是追求世俗荣耀的商人。然而,他又是一个深明大义、乐善好施的慈善家。有一年,诸暨闹灾荒,斯元儒个人就捐了两万两银子;后来诸暨要修建举人赶考的考试棚,他又率先捐了两千两银子。也难怪连道光皇帝都要钦赐匾额表彰他:“活十万户饥民不让义田种德,庇廿四乡学士允称广厦树功。”
为富最怕不仁。有了仁义,这斯家的兴旺发达就是可持续的。
山野里的豪宅大院依山面溪而立,黛瓦粉墙,气势恢弘。整座建筑以正厅为中轴线,两侧分置8个四合院,辟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各院之间以檐廊连接沟通,每个家庭相对独立,却又以长廊相连,互不隔离。因此,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也难怪人们要将千柱屋视作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