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求推荐精篇)

家乡区县: 浙江省诸暨市

      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东接绍兴,南临义乌,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诸暨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王政二十五年,设诸暨县,属会稽郡。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昔有钱塘名区之繁盛。中国百强县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诸暨是中国袜业之都,年产袜子170多亿双,产量占全国的70%、全世界的35%以上。

      诸暨市是2013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名第2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是中国大陆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24个镇乡,常住人口在115万左右,是浙江省城乡体系规划和新型城市化“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杭州湾城市群大城市培育对象。城市化率达到56.4%,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1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0.9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十强,境内山川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洩风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历史沿革
诸暨,为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西施殿(23张)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春秋时属越国,越王允常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子勾践迁都会稽(今绍兴)。故诸暨为越国古都早于绍兴,诸暨为都时,绍兴为诸暨属地。[1]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会稽郡置诸暨县,历代未废。据《元和郡县志》:“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诸暨市千柱屋风光(22张)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新莽时期,改名为疏虏。
东汉建武初,复原名。
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
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
西晋属会稽郡。
东晋属会稽国。
南朝复属会稽郡。
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
隋大业,仍属会稽郡。
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
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
西施故里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诸暨改称暨阳。
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
吴越王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复名诸暨。
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属绍兴府。
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
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
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诸暨州。


行政区划
诸暨市辖3个街道、23个镇、1个乡:暨阳街道、浣东街道、陶朱街道;大唐镇、次坞镇、店口镇、阮市镇、江藻镇、枫桥镇、赵家镇、马剑镇、草塔镇、牌头镇、同山镇、安华镇、街亭镇、璜山镇、浬浦镇、直埠镇、五泄镇、岭北镇、陈宅镇、王家井镇、应店街镇、山下湖镇、东白湖镇;东和乡。共有32个社区、34个居委会、467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暨阳街道红旗路26号。

 城市荣誉
中国袜业之都
中国香榧之都
中国珍珠之都
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
中国名品衬衫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
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
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
浙江省首批生态县市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
诸暨城区鸟瞰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
全国粮食生产工作先进县市
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市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浙江省诸暨市申报的“西施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10。

隔壁老吴;(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