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的文物古迹

家乡区县: 陕西省长武县

长武境域为古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先民游牧,群居泾、黑河谷地带,凿穴而居,从事渔猎和农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县境内地上地下保留着珍贵的文化遗存。已发现的古遗址、古墓葬和古建筑,都有较高的价值。1958、1980和1988年,经过3次文物普查,全县发现规模宏大的遗址119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11处、龙山文化遗址21处,秦、汉遗址52处,其它遗址35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明文公布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登记册、卡、档案等管理制度,所在乡村落实了保护组织和人员,加强对古遗址的保护管理。
尧头沟、鸦儿沟遗址
197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县城北侧的尧头沟、鸦儿沟观测第四纪地层剖面,从中下层灰色砂质土和砂砾中,发现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并在药材收购部门拣选获得一枚人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有鼠属、披毛犀属、似野马、野驴、大角鹿属、班鹿、牛类7种。人牙化石为一少年个体上萌出不久的左上第二臼齿。经鉴定属更新世晚期智人牙齿化石。为科学地研究确立“长武人”提供实物标本,使古人类化石序列增添了新的材料与地点,考古界称为“重大发现”。
下孟村遗址
1959、1960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冉店乡下孟村,两次发掘仰韶文化类型的氏族村落遗址。出土较完整的方形、圆角、半地穴式居屋7处,灰坑107个,陶窑5座,瓮棺葬8座。出土原始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80件。石器有斧、刀、锛、凿、网坠、纺轮、圆球;骨器有铲、锥、针、箭头;陶器有黑、灰及彩陶钵、盆、罐、细泥红陶和夹砂粗陶。纹饰有绳、线和堆纹。考古证实,母系氏族先民在今长武一带的活动,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仰韶文化类型下孟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村落布局、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及社会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碾子坡遗址
1980年,国家考古研究所泾渭考古队考古人员,在冉店乡碾子坡村,系统地发掘了先周部族遗址。出土文物陶器有甑、罐、盆、瓮;石器有斧、锛、凿、铲、刀、锥、纺轮;青铜器有镜,有制作粗糙的鼎,重10.75公斤。经鉴定,碾子坡遗址包含多种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主要内涵属先周文化,约相当古公亶父迁岐之前的遗存。对探讨先周文化面貌和特征,增添了新的资料。《历史学年鉴》专题刊载,称为考古新发现。

简繁(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