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广东省兴宁市

兴宁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宋代,有竭力反对秦桧对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罗盂郊;明代,有佛教临济宗“横山堂”流派创始人何南凤,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清代有《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诗人、考据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近代,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何贯中,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杰、陈但、张中,闽粤赣边区领导人罗屏汉,爱国民主人士罗翼群,起义将领李振,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地震研究科学奠基人李善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如心,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帧,新中国电影开拓者袁文殊,“左联”诗人冯宪章,小说家白危,化学家罗雄才等。他们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建设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

何南凤(1588-1651),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人,是中国佛教“横山堂”流派创始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何南凤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后来,他决意出家,历游齐、鲁、吴、越等地名山寺庙,曾住持平远文殊、龙川石岭、兴宁曹源和祥云等地寺庙;晚年住持江西豫章普济寺。他博采各家,创立了“横山堂”学说,即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新流派,以“劝人行善”为主要教义。由于其学说适应了当时客家地区群众的需要,在粤东、赣南、闽西一带以及东南亚都有其门徒,其学说颇有影响。

张天赋(1481~1547年),广东兴宁福兴镇人。他少负才名,早年考取秀才。后拜太司成(国子监的儒学训导)湛甘泉为师,精研文史,深得兴宁县令祝枝山器重,并亲自写信聘请他到县衙署,参与编修《兴宁县志》。明嘉靖九年(1531),兴宁县令吴悌主修《兴宁县志》,张天赋被邀请参加,刚告完成,广东督学林次涯得悉张天赋的才华,又把他调到省城去参加编修《广东通志》。嘉靖十七年(1539),兴宁县令方述主修《兴宁县志》,因张天赋有一套颇为完备的编修志书的体例法则,他又被邀请参加县志编修工作。完成后,又到南京参加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即明正德皇帝朱厚照)。这期间他留在南京国子监继续钻研学业,后来家中父母双亡,张天赋悲痛万分,不愿出任官职。唯因族内父老再三规劝,才出任湖南浏阳县丞。抵任后,他勤政爱民,生活俭朴,把节余的薪金捐献出来修建学宫,以培养当地人才。他为官清正,扬善抑恶,案无停滞,狱无循情,人心敬服。不久,张天赋因病退休回家,归家时囊箧萧然,归家不久病逝,终年67岁,浏阳士民莫不痛惜。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汉族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老革命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是一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历史名人,他曾对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和中国现代教育以及“实业救国”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是一位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
罗孟郊(1092-1153年),字耕甫,号休休,广东循州府兴宁县刁坊镇罗坝村人。罗孟郊早年丧父,侍母很孝顺。少时家贫却聪颖好学,精通经史。二十岁时,他在兴宁神光山附近的罗岭草舍里,勤奋攻读,留下了“神光映读”一段佳话。宣和五年(1123年)他考中举人。宣和六年(1124年)考中进士,为一榜(亦称一甲)第三名探花,始就太学博士职。后累官至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掌制诰。

小刁(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