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平远旅游景点

家乡区县: 梅州市平远县

五指石

      介 绍 为粤东著名的丹霞地貌旅游胜地,坐落于平远县城以北57公里的差干镇,五座石峰拔地而起,形如伸展的五指直刺云天,气势雄伟。山中景点很多,有剑门石、石林寺、聪明泉、混元塔、一线天、仙人床、殿子石、青云路、石室书屋遗址、睡佛洞、文殊台、驯麓径、跑马场等等,千峰竞秀,岩崖峻峭,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交 通 可通过广梅汕铁路、梅州机场、梅坎铁路和在建的梅揭高速公路,由梅州转道平远县到达五指石。平远县城至景区有8辆中巴往返,每1小时互发一辆。

 

石林寺

 

古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山不在高,有僧(仙)则名”,石林寺始建于万历元年1573年,是由无用和尚结茅为庵,肇始开基,经清康熙、乾隆、咸丰年间多次维修扩建,到清末已有僧侣百余人,成为粤东四大名寺之一(与潮州开元寺、阴那山灵光寺、莲花山莲花寺齐名)。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座石林寺已湮没,1995年重新开放修复,现已形成一定规模。

传说,石林寺是由平远县河头镇人“如愚”祖师所创。如愚祖师在俗时姓刘,生有五个儿子,家中富有,颇有钱财。儿子长大后都分了家,并各自有家室,祖师丧偶独居。有一年过年的除夕之夜,祖师想,过年了,不用自已烧火做饭,儿子们会来叫父亲去吃年夜饭的。但是,结果却没有一个儿子叫吃饭。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了,几个孙子过来向祖师讨利是(红包)时,便顺口问:“阿公,吃了饭没有?”祖师说:“现在还有谁未吃?连狗也吃了”。说完便连夜带着巨款来到五指石山下当和尚,建石林寺。祖师觉得自已多子多钱都无用,便化名“无用”,叫无用禅师,又因时俗不能行道、尊德,如若愚顽,遂又取法号“如愚”。祖师建寺时已年过半百。

现寺内有镇寺“三千斤”之称,即有生铁所铸的佛像、大钟、香炉鼎各均重一千斤。原寺的大门联为:

石室不须金锁闭

林园自有白云封

过去,每年的重阳庙会,这里便是闽、粤、赣三省香客、游

人云集之地,热闹非凡。清朝有一礼部尚书黄锦曾到此游山问禅,并题诗作赋:

石林高几许,金刹隐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焱静夜钟。

小窗扶嫩壁,危蹬依长松。

坐听无师语,何时锡杖从。

黄田水库

分享到: 1

黄田碧影(黄田水库)位于平远县中部河头镇内,距县城大柘镇22公里。它是一个环境幽雅的自然山水风景区。环湖四周,群山拥抱,绿树满山。湖水长年-,碧波粼粼,一泓绿水有如一块明镜,吞含蓝天祥云。信步湖畔,沿途垂柳轻拂,好一派湖光山色美景。遇上月夜,一轮明月影映湖中。站在湖堤,凉爽的清风拂面撩

发,惬意万分。若是酷暑盛夏入湖避署,凉气袭人,暑气即去。

丰泰堂

分享到: 0

丰泰堂为林姓祖屋。建造丰泰堂的为十六世特秀公。据族人介绍及族谱记载,特秀公之父逢源公早年在江西开伙店,为人老实忠厚,曾有一伙匪帮携金银住店,为官兵所剿,得大笔意外之财。于是,以该银两为长子特秀在家造屋;为次子德秀捐官,从此世代繁衍。特秀公乐善好施,为乡邑称颂,清嘉庆七年(1803年)建造丰泰堂。

客家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丰泰堂”承袭客家相传的建筑艺术,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占地近三四十亩,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线,主大门进去有四个厅三个天井,左右横屋各有四厢,后有三条围龙与横屋合拢,大门前为一块禾坪,半月形的池塘,沿池塘外围是一圈旱地,其外型轮廓与屋的外围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1994年在梅州召开的世界客属联谊会中,“丰泰堂”以其独特的古朴风韵、雄浑气魄被输-谊会资料,以封面的形式展现于世界。航拍图高视角,面貌全,该族人感叹说: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都不能看见全貌,真是遗憾。

丰泰堂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雕龙画凤,且就地取材砌土砖而成,体现了讲究实惠的风格。占地面积广阔、中轴线上的主厅宽大而高,又显现了建造者的大气。除主门外,另有8道大门在横屋之间朝南一字排开;值得称道的是,东西各有两横屋与主屋左右对峙而立,为猪舍、柴草房、杂房,体现了客家人爱清洁的特点。

丰泰堂的文化气息颇为浓厚。正大门对联为:平山标秀色,曲水绕祥光。上厅楹联为今年春节时族人所书,上联为“欢呼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幸福家家富裕”,下联为“虔诚纪念十六世特公庇佑后裔步步高显”,内容涵盖了200年时空。在前厅的两边厢房,每个石刻窗中镂空一字,构成了对联一副“富贵奕世,发奋荣昌”。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原丰泰堂居住的族人在附近盖房而居,丰泰堂成为族人祭拜祖先、追根溯源的地方。因此,族人倍加爱护丰泰堂一砖一瓦,定期修缮保护。

南台山

分享到: 3

南台山位于广东省平远县石正镇,海拔648米,是粤东八大名胜之一。景区奇峰突起,千姿百态,从南向北看,双峰并峙,状如雄狮高踞,雄伟壮观;从东向西看,有如卧佛观天。景区有许多怪石奇景、名胜古迹,奇闻轶事和动人传说,有着别具一格的历史和韵味,拥有“南台八景”(武仙殿、白云寺、螺洲洞、青云寺、金粟山、合掌岩、出米石、东霖寺)等胜景40多处。

南台山----是世界上最大一座天然大佛。

平远县依托南台山建立了南台山森林公园景区,规划面积2073.2公顷,包括南台山卧佛景区,石龙寨观佛景区和程旼纪念园景区。   2007年8月,被广东省林业局批准冠名为广东南台山森林公园,成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9年12月25日,根据“林场许准[2009]1064号”,准予设立南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广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据当地地质资料记载,地处平远县的南台山发育于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中晚期,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逐渐形成以砾岩岩层为主的石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岩壁自上而下都是断层分布,其色艳若赤霞。南台山天然卧佛由群山作床,其头、额、眼、鼻、唇、颈、胸、腰、腿、脚清晰可见。日出之时,周身赤红;日落之际,背后霞光万道,整座山成了一张惟妙惟肖的“卧佛”剪影。   南台山天然卧佛横跨两省,身在广东,足入江西寻乌,其头、身、足由南台山、青云山、紫林山三山连亘。佛首为南台山,山上的石、竹、绿阴、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卧佛的发髻、额、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颚;佛身是青云山,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自然分明;匀称的双腿和脚板跷起的佛足是紫林山的大部分。

古镇仁居

分享到: 3

古镇标志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桥———驾虹桥。荒草萋萋下的桥身仍坚固无比,令人由衷赞叹古时工匠的智慧,偌大的一座石桥,所有的石块均是靠特殊的技艺巧妙地咬合在一起,未使用任何粘合剂。

在一座民居的外墙上,挪开堆放在墙边的松枝,一条当年红四军留下的标语清晰地展现在眼前。1930年4月间,红军从江西寻乌至平远八尺到仁居开展革命活动时,在古城的公共场所和百姓住房的墙-写了大量的革命标语。

而在仁居古镇的历史变迁中,一个重要的特殊时期是1945年5月至8月间,国民政府广东省战时省会从龙川迁至平远,当时的广东省高等法院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及韶关分行均设在仁居。期间,这座明代古城一度繁荣异常,夜夜笙歌,0馆林立,但这是一种畸形的繁荣。

省银行金库的楼房,是一座建筑颇为精致的有地下室的三层楼宇。虽历经风雨侵蚀,却未显得破败,它坚固的身躯在向后人述说着当年曾经的繁华荣耀。而第一任知县王化所建县衙、建国初期的平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早被改建成县松香厂。生产的优质松香和松节油,除供应国内所需,还远销国外。

如今的仁居,跨过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建的南门大桥,便是新城区。中山街是一条十字街,街道两旁的商店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卖家电的门市最为气派,各种机动车辆穿梭而过。邮电大楼、工商大楼、卫生院门诊大楼,货物齐全的农贸市场。每逢农历的二、五、八,来自江西、福建及附近乡镇的群众熙熙攘攘,带着各种农副产品,汇拢而来,热闹非常。仁居车站每天有班车到县城,还有通往差干、黄畲及福建边境的过往客车,往北至寻乌可通货车。八十年代新建的中山南街直达栏石头。今日的仁居古城不但是本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而且是三省边民的集市贸易、文化交流中心。

站在只遗留下一小截的古城墙入口处的高台上,极目望去,著名的老县衙八景之一的“风台夕照”,扑入眼帘,绵延苍翠的群山,中间凸起,两边稍低,恰似凤之双翅舒展欲飞。

梧桐子乡。。。

xiechunbin(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