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善睐 顾盼生辉

家乡区县: 山东省冠县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题目便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起着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吸引读者的独特作用。好的题目和文章的主题、体裁和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题好文一半”,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看出文章水平的高低,有经验的甚至可以通过标题探测出作者在扣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水平,并由此推测出作者写作功底的深浅来。
比如以2004年全国卷为例,题目《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说明作者能吃透了话题,抓住了重点;《自信与谦虚》说明作者紧扣住了话题中心,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坚定的心 灵空的耳》可知作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章富有灵气;《把“意见”刻录成光盘》显示出作者是想以体裁取胜;《关羽之恨》可以推测出这是想在题材上创新。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使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心驰神往,进而想一读为快呢?在拟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拟题既可以从内容方面考虑,也可以从表达技巧方面考虑。
一、服务于主题。不论拟什么样的题目,应该让读者能够自然的从题目中体触摸到主旨的影子。特别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题目都要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拟订,这就需要必须读懂题引材料。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样,才能拟出切合主旨的题目来。如果审题上出现偏差和失误,在拟题上也随之出现了失误。比如以“正义事业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话题拟题,《谁的责任》一看还以为是谈论“责任”话题呢,《追求正义》则是偏离了话题的中心。而《寻找符合我的眼睛》则弄得人一头雾水,令人看了不知所云。这样的题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往往会造成偏离话题的嫌疑,从而影响得分。如果偏离了话题的主旨,题目即使再生动精彩也是徒劳无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话题正好反映了材料的中心,本身就可以做题目,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题目,那么,直接以这个话题做题目,倒是不错的题目。保证不会让读者看成是偏离题意。
二、服务于自己的写作思路。叶圣陶有诗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只有“识路”,才能摸清文章的脉络,掌握作者的思路;只有“入境”,才能窥探文章的深层,了解文章的底蕴;只有“悟神”,才能理解文章的真谛,抓住文章的灵魂。此三者中以“遵路”为关键,因为它是“入境”和“悟神”的前提条件。题目就可以起到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用,顺着这个题目可以让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深入到文章中去。比如《在其位 谋其政 谋好政》,既是文章的标题,又勾勒出考生写作时的思路,同时又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的把握全文的内容,给人一种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好印象。
三、要适合文体要求。现在的写作有很多不限制文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它只是给了你选择文体的充分自由,如果相信“不限文体”而不去把握作文题隐含的文体要求来拟题,必然偏离了题意。一旦你“扬长避短”选择好了自己平时熟悉并能驾驭的文体,就得按该种文体的要求去写。根据文体拟题,得体、恰当是前提。如果一味想着“不限文体”或者追求拟题上的创新而草率下笔,内容与形式严重不符,会吃亏的。有许多优秀的文章拟出了精彩的表明体裁的题目:《菊花飘香的时节》一看就知道是散文,《万能钥匙失踪记》、《猫的悲哀》是寓言故事,《给孟母的一封信》是书信体。
四、题目要注意言简意赅。既要直奔主题,体现出中心,又要语言精练,结构不适宜
太冗杂。比如《公则生明》这个题目只有四个字,不但准确,而且充满哲思。当然,题目简洁与否不能只从字数的多少上看。比如《唯有时间能背负诚信的意义》题目有12个字,但是你不能说这个题目不简洁。有时一个题目不能充分完整地说明内容,那么还可以借助于副标题对文章进行补充说明和限制,比如《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龟兔赛跑二三事》,正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副标题则说明了这个主旨的来源,还隐含了文章的文体特征。总之,题目的字数的多少要根据内容来定,不能只为了追求简洁而使题目让人看了不
知所云。
五、文字要新颖具体。新颖是指要有鲜活的色彩,要精彩;具体是指题目要言之有物,要有具体的内容,不空泛。这就需要灵活运用技巧,对平常的题目进行“巧加工”,使平淡无奇的题目化腐朽为神奇,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实文章的语言魅力美不仅表现在立意的深度、遣词的准确、造句的自然、文句的通顺、上下文的紧凑与呼应等方面,也表现在拟题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写好“抢眼”文章的第一关,给文章拟一个锦绣灿烂、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文采斐然的题目。下面谈一些拟题的技巧。
一、揭示主题法。这是一种根据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来拟题的方法,不仅能够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或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纲”,起到提纲挈领、领会主题或主旨的作用。观点做题目,中心明确,可以让人一目了然。比如《不能凭感情来认知事物》、《生命“诚”可贵》、《勿以好恶论断之》。
二、指明论题型。在题目中讲清论题,指出写作的范围。使题目具体而明确,适合用于议论文写作。比如《月下独酌话追求》、《当生活遭遇挫折》、《在生命的航程中我选择……》等,都可以让读者对文章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
三、点明体裁法。特别是使用了独特的体裁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抢人眼目。比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寻物启事》、《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诚信专访》等
四、逆向思维法。就是运用不同与传统的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别具一格的见解来反方向拟题。这要求学生有一定高度的思维素养,能够打破思维定势。运用此法拟题,常常悖于常理,比如《不诚不信不为过》、《谎话有时更可爱》、《选择,别无选择》等。这种方法因为“出乎意料”,因而出奇制胜,往往可以取得“先声夺人”之效。
五、借用歌词法。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而且又富有浓烈的时代色彩。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清新明快,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可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来。《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明明白白我的心》等。
六、引用诗词法。诗词名句,脍炙人口,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具有典雅的韵律美;直接引用或化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巧借他山之石,摄取原作神韵又出之于新的情调;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三是推陈出新,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比如《一蓑烟雨任平生》、《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引用苏轼的诗词;《莫让情云遮慧眼》化用的是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怎一个“道歉”得了》化用的是李清照的词“怎一个愁字了得”,《诚以养德 信以修身》则是化用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七、借用熟语法。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来源于生活、内容富赡的熟语种类比较多,大多深邃而充满理性。其中谚语通俗而含义深刻,俗语生动有趣,惯用语简明精辟,歇后语诙谐睿智。为了更贴切地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使自己的文章更富有生活气息,可以借用熟语做文章的题目。比如《当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就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中加了一个“好”字,就使意思大变,很有新意;《有心插柳柳成荫》巧妙地截取了“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象地表明观点;我们经常用“一亩三分地”来比喻自己的管辖范围,用“油瓶倒了都不扶”来说懒惰,有的学生就拿来入题《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油瓶倒了谁都可以扶起》。其实,有时候使用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熟语反倒能收到“看似平常却奇崛”的效果。
八、妙用修辞法。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要想成就一篇佳作离不开好的文才。题目忌直露浅显,平淡无奇,所以在拟题时除了要考虑立意正确、思想深刻,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可以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来装扮和修饰一下,使之含蓄隽永、生动鲜活。比如《父爱“二十三”》借助谐音双关,把父爱如山巧妙地表达出来。《忙兮忙兮奈若何》则采用了仿词手法。
修辞,尤其是比喻的使用,它可以使表达内容深而浅之、繁而简之,枯燥的生动化,抽象的具体化,使文章扫除平淡显得卓尔不凡。有时一个妙喻,会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以《绽放人生不败的花朵》为题目,花本身已经具有美感,再赋予它人生“不败”的意义,从中可以映射出考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题目很易得人的青睐。但是有要一味地为了追求文才而艰涩难懂。如果是这样,适得其反,还不如平淡一些来的好。
九、符号公式法。题目要独出机杼,不落窠臼,还可以在形式上依托于某种形式。比如我们可以标点符号。其实,标点符号本身没有什么表意功能,它属无声的语言,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并借助语境而产生丰富的内涵。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文题《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吗?》一个问好把读者的思路引向深入。
十、套用公式法。近年来有一种拟题方式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这就是公式法。本来,公式是比较枯燥的。但是,一旦用作题目或者与文字巧妙地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奇特的效果。我们在拟题不妨套用试验一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再比如《能做+做好=成功》形象地表明取得成功的方法。公式法能够直观、醒目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富有深意,别具一格,往往能收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越有具有开放色彩的题目,就越能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提供一个张扬个性与灵气的舞台。一个好的题目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能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底、思维品质、心理素质等能力来,还能使文章闪现出第一道亮丽的光彩。所以,对此不能等闲视之。但是“文无定法”,拟题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再怎样出新,也要取决于题目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学生独特的构思。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举一反三,就会摸索出适合自己思路和方法的题目来。相信在写作中一定会画龙点睛,拟订出明眸善睐、顾盼生辉的题目给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

Hsdsa(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