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家乡区县: 山东省冠县

(2)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课题------设计-------方案的评价------- 实施------结果的评价

背景 准备 步骤 讨论 交流 执行 记录
综合各种学习理论及它们的学习模式,根据研究性学习及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各种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模式更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 科学探究模式
科学探究主要利用各种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网络对问题进行假设,通过科学实验(或逻辑推理)来获得实验现象及数据,并进行验证(或论证),得出相应结论,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网络。运用这个模式的关键是控制好内外条件,真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有关数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使研究性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它更适合理科特别是化学学科的课堂研究性学习。它的操作步骤为: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表征问题

收集或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假设

交流、评价假设
验证假设(利用实验或逻辑推理)
提出新假设

得出结论、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教师行为

学生个体或小组活动
学生集体讨论活动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1)
提出问题

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考学业

表征问题

收集或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假设

交流、评价假设
验证假设(利用实验或逻辑推理)

提出新假设

得出结论、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教师行为

学生个体或小组活动
学生集体讨论活动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2)
科学探究的两个模式区别在于问题的来源,模式(1)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观察与思考,模式(2)的问题则来源于学生对社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等实践活动的观察与思考。有的问题比较明确,有的问题比较模糊,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提出问题。
表征问题即审题,首先应明确问题的条件,把问题中的每一个陈述转换并综合成条件与目标统一的心理表征,然后识别问题的类型、区分出问题中有关与无关信息。由于原有知识结构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或表征也会有所不同。
在各自对问题表征的基础上,每个人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及原有认知结构的提取,在终点目标的指引下,综合问题的已知条件,选择合理的步骤、方法和策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假设,提交集体讨论。
在对方案的评价与讨论中,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就会更加深入,思维的火花也会不断的闪现,创造的激情也会不断喷发。经过实验验证或逻辑推理,大家认同则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新旧知识、各种技能及情感体验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相应的研究态度,养成良好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习惯,为下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
经过验证被大家否决的方案则继续收集资料,通过思考与分析提出新的方案。然后重复上述几个步骤,直至得出结论。
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是一个咨询者、一个合作伙伴,不能过多地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更不能代替他们做研究,因为学生才是研究活动真正的主人。
在化学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上各个步骤不一定全部具备,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探究的基础及本次研究的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作适当的选择和调整,可以简化有些环节,确保主

要目标的顺利完成。在研究性活动开展初期,教师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某些步骤的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及时掌握各步骤的研究方法,为今后全过程研究打好基础。
② 文献研究模式
文献研究是通过搜集研究某些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它的操作步骤为:确立课题----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搜集和鉴别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③ 调查研究模式
调查研究是在开展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一般用于注重社会性问题的研究。它的操作步骤为:确立课题----分析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计划(调查类型和方法、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制订调查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及编制测试题目----进行社会交际、开展具体调查----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写出调查报告,对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提出意见和建议。
3、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包括态度、资料研究、实验研究、讨论与交流、书面总结等方面。

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

态度 资料研究 实验研究 讨论与交流 书面总结
结论的科学性
文字表述和编辑水平
参考文献和附件的完整性
建议、评论的适应性
资料与课题的相关性
现象的分析解释能力
研究目标的清晰度
问题的质量
讨论内容的科学性
论据的质量
答疑能力
质疑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安全意识
现象的观察能力
实验操作技能
方案的合理性
资料的使用能力
查阅资料的广度
查阅资料的技术
协作意识
组内表现
研究的主动性
研究的创意
研究动机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视学习的态度及讨论与交流,其他几个方面则随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变化而有所侧重。科学探究模式侧重评价实验研究的有关指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模式则侧重于评价资料研究和书面总结的有关指标。
(2)、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全新的课程评价观:转变“量化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质性评价”作为基本方法。“档案袋评定”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可为研究性学习的“质性评价”提供帮助。
档案袋评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教育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学业成就评价方式。从教师们对档案袋评定的使用情况来看,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概括起来,档案袋评定就是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如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
根据功能可把档案袋评定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理想型。它包括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以及学生的反思。主要意图在于通过档案袋评定的记录,提高学习的质量,通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帮助学习者成为对自己的学习历史具有思索能力和进行非正式评价能力的人。

理想型档案袋评定的内容

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系列作品 学生的反思
实验记录或日记
学习计划编制的文件记录
学习计划产生的文件记录
实验或小制作成果
自己描述作品的特征
自己成长中的进步
存在的问题
已经实现的目标
课堂表现的录音或录象
论文或评论
最佳原创方案

通过作品产生过程的记录,学生选择计划的理想就能展现出来,它的形式可以是伴有说明的一系列略图,也可以是进行特别困难选择时的录音或录象。
系列作品是学生完成某一学习计划过程中,创作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记录,可表明学生取得成就的广度和范围。化学作品集的形式可以是论文或评论、课堂表现的录音或录象、小实验或小制作的成果、实验记录或日记、最佳原创方案等。
学生的反思记录包括学生自己描述作品的特征、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反思,一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的契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来源的理想型档案袋评定,为教师和学生双方提供服务,让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学习进展的实际情况,以便调整下一步的学习。通过档案袋的记录,学生成了他们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
另外档案袋还应特别重视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之前之后、学生活动前后的思想、情感及研究方案等变化的原始资料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是把学生在“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部分。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会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苏式评定法关注在问题讨论中如何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如何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公众演说技能方面取得进步。
苏式研讨评定法的具体步骤是明确教育结果、选定研讨采用的文本(如节选、摘要或某一实验步骤等)、提出一个启始问题(不应只有一种单一预期反应即开放性,可以产生对话,从而引起对文本中思想观念更深广的理解)、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或设计简明的记录表、以多种方式完成评价(如作品、对录象资料的自我评价等)。
明确教育结果

选定研讨采用的文本

提出一个启始问题

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
(或设计简明的记录表)

以多种方式完成评价
上述两种评定方法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定方法,更提供了一种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他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也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呼唤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就要建立多元化的高考招生制度,即多种考试形式、多种标准、多个考试时间、多次录取机会的高考招生制度。这样学生才可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出发,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和形式,选考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学校和专业。同时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还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学识水平、教学调控能力。学校与各级教育部门除了加强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立足于解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和困惑,加强课后的反思,对自己及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梳理、审视和调控,从而进一步理清教育变革的方向,提高教学效益,完善学生的人格。

Hsdsa(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