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砚历史久远。据《古今事物考》载:“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砚是谁发明的?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文人使用,已经不可考证,但从中国文字的演变进程上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的祖先最早写字是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到了周代初期,开始有人用石墨磨汁来书写文字,但石墨又需要研成粉末才能使用,而研石墨的用具,就是长方形或圆形的石块,我们称之为“研磨器”。据史料记载,使用研磨器这种形式,延续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直到汉代末期砚的出现,仍有“研墨器”的影子,从砚本身来说,砚的结构到了汉代已基本成形,并被使用者接受,从此抛开“研石”自成一体。砚的定义也首次在汉人许慎《说文解字》中出现,由“研”变为“砚”了。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一座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上面带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杵棒,砚堂并有数块黑色颜料(氧化锰),砚旁有一陶质水盂,与汉代石砚极其相似。
专家介绍说,姜寨遗址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现把砚台的历史又推到五千年之前。毫无疑问,它是至今发现最古老的砚台。
砚台由简单的研磨石块(片),演变成材质众多、形制各异的庞大家族,它集雕塑、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于一体,形成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风格的艺术门类。通过砚雕艺术反映着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程,从各地名砚的来历、特质、工艺制作以及文史、民俗、美学、鉴赏、收藏和经济价值等角度来揭示中华民族丰富而深厚的砚文化内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