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算盘子

家乡区县: 梅州市大埔县

“算盘子”是大埔客的传统家乡小吃,准备工序繁多,非一般客家食肆愿意制作应市。有道是,最好的客家菜在梅州,梅州最好的客家菜在大埔,而“算盘子”则是大埔一道出名的客家小吃。旧时在大埔的大街小巷,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算了今年算明年,年年都要挣大钱”。逢年过节,大埔家家户户都会做算盘子,图个好兆头。

传统作法是以两份蒸熟的芋头配搭一份木薯粉,和水掺合后搓成条状,切段,分别揉成小球形,再以掌心稍微压扁,并用拇指和食指往中心按陷成算盘上的珠子形状,丢进沸水,煮熟后沥干即成;至于配料炒作则各施其法,木耳、冬菇、肉碎、豆腐干、虾米、鱿鱼丝,组合起来是否真的对味,就得看调味功夫与火候控制了。

没有木薯粉用其它淀粉都可以的比如(马铃薯淀粉、番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家里都用木薯粉做,比较有嚼劲。现在的人都尝试着多种的做法,不过我还是喜欢传统的。

如果“酿豆腐”的象征意义,是客家人南迁后思念遥远北方,以替代饺子的权宜方式来提醒子孙们切勿忘本,那“算盘子”这道更为具象的大埔小吃,又蕴含多少离乡心酸呢?是寄情共勉为客的自己和族人要精于珠算,在他乡贫瘠土地上勤俭刻苦,开创未来吗?

时至今日,算盘子已从本来的“异乡”南渡到更远的南方,早已落地生根成为南洋一道华族佳肴;在农历新年的团圆饭桌上,能讨个象征“吃后变得精打细算”、“年年有馀有钱算”的好意头,已不负祖先寄望。

文秀(2014-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