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黄皮

家乡区县: 临高县

是人生的在北方上学几乎没有看到在市场上有黄皮卖,很多北方的同学都不知道黄皮是什么东西。黄皮是我喜欢吃的一种水果之一。黄皮,顾名思义,具有黄色的皮,也被称油梅、油皮、黄淡、鸡皮果、黄批、黄弹子、王坛子。黄皮是群众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用途非常广泛,是海南的特产水果。

黄皮原产亚热带,喜温暖,宜种植在年均温20℃以上地区。成年树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对土壤适应性强。中国黄皮地方品种甚多,不少属同物异名。大抵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果大皮厚,种子一般3~4粒,也有独核品系,酸甜适中,肉黄白,形如鸡心。品种有:广东的大鸡心、红嘴鸡心、鸡子黄皮,福建的奎章种、鸡心种、尖尾种,广西的鸡心仔均属此类。酸黄皮多属实生树,品种杂,缺乏分类。用作加工果汁果酱的有大圆皮、大牛心等,皮薄,核多,丰产,用作加工果干果脯有细鸡心、半尖尾、圆皮等,核少肉厚,酸中带有黄皮特有香味。繁殖用嫁接、高压条、实生均可,砧木宜选充分成熟的酸黄皮,广州果农则认为较酸的大圆头种作砧木长势更强。春秋均可定植,以4月上旬前后成活率最高,株行距一般3m×4m,开穴施足基肥。黄皮抗逆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常见的病害有为害果实的炭疽病、溃疡病,寄生于叶背及嫩枝上的煤烟病,以及为害根部的根腐病和煤烟病等。虫害有蚜虫、天牛、吹绵介壳虫及螨类等。黄皮原产于南中国,现于缅甸、马来西亚、印度、粤西等地皆有种植,是一种细小的常绿乔木,高度可达5米。黄皮对土质的要求不严,但较适宜栽种于排水良好而湿润之砂质土壤上。在香港,黄皮较少见野生于郊野公园内,普遍种植于果园及围村地区,例如林村、广东、大埔滘、马鞍山、粉岭、东涌至大澳一带,大家亦可以在动植物公园内的中药园找到一棵黄皮的标本树。黄皮的叶片呈阔椭圆形,背面具有凸起的腺体,叶面则布满透明的油点。其枝叶带香味,揉碎後发出的香味更浓。黄皮黄褐色的果实,呈卵状球形,表面披柔毛,可供食用, 香甜可口,且有帮助消化的功效。黄皮的果实成熟后除可以生吃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果酱、蜜饯、饮料和糖果。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药,果皮味苦,有利尿和消肿的功效;果核有行气、止痛、健胃消肿的功效,主治胃痛、经痛和风湿骨痛。

黄皮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是果中之宝。有黄皮的苦味。黄皮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之说。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 黄皮种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达42%,为优良的润滑剂。黄皮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素有“果中之宝”之称。夏天吃黄皮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下面有一些便方:1防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树根l至2两,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3.疝气偏坠:黄皮树根2两,小茵香5钱,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 2次。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树嫩叶,黄皮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4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钱,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6钱(鲜者2两),水煎空腹服。6.毒蛇、狂犬咬伤:黄皮树叶2两,焙燥,研细,用适量好黄酒隔水炖煮,一月分2次温服,并以药渣敷于伤口。7.肠痉挛,肠癌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2钱,一日2至3次。8. 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

黄皮的食用疗效也非常好。黄皮不但生津、止渴,民间更有“饿吃荔枝,饱吃黄皮”的说法。在乡下,饭后吃几颗黄皮,不管吃多饱,消化都会特别好。而黄皮入菜则最适宜夏天食用——酸酸甜甜的黄皮果肉可去油解腻,刺激食欲,让人在不知不觉间食指大动。黄皮入菜最常见的是和肉类相搭配,黄皮焖排骨、黄皮碌鹅、黄皮蒸鸡……烹调时,只需用小刀从黄皮根部开一道小口,挤出果核,将肉与果皮一起采用,便成一道开胃好菜。不过,用黄皮入菜,在火候上要有所讲究,须保持果实本身的酸甜口味,但又不让其喧宾夺主。除了入菜,黄皮还被用来加工果脯、果酱、饮料、蜜饯等。一般来说,这些用途多采用偏酸的黄皮,甜黄皮则多作鲜食,如鸡心黄皮。在广东云浮的郁南县,还有一种无核黄皮,果肉饱满,没有果核,酸甜中带有黄皮的异香,汁多肉厚,吃起来相当过瘾。

黄皮全身都是宝,不吃黄皮将会一个遗憾。

陈蓝瑾(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