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原腹地豫东平原上的太康县,因公元前21世纪的夏国王“太康”在此筑城定居而得名。历史上的太康,人杰地灵,名人荟萃,知名度很高,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不少光彩,为太康人民赢得了许多骄傲。而今,时光走进了改革开放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古老的阳夏大地更加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英雄辈出、众星璀璨的崭新局面,太康人正以不同的方式和不懈的追求,创造着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验着新的荣耀和自豪。
媒体掀起一阵阵太康旋风
今年3月下旬,太康小伙张新亮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引起热评如潮,叫好不断。“这哥们儿真了不起,是咱河南人的骄傲。”“这样的好人,忠厚朴实,是真正的男儿”。更有网友亲切地称他为“太康爷们儿”。
事情源于央视的一则“寻人启事”。“河南周口太康救人的小伙,你在哪里?”3月20日央视10套《人与社会》栏目播放了高晨拍摄的视频《救人》,节目主持人胜春向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让大家寻找视频中的那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河南太康的一名小伙。
高晨是一名民间DV拍摄爱好者,2009年1月的一天,他在郑州市金水桥边拍摄到这样一幕:一个黑衣男子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将一个跳河轻生的女子救起。高晨问他:“您贵姓?家是哪里的?”小伙子回答:“我姓张,太康的。”“叫什么名字?” 小伙子摆摆手说:“不用了,不用了。”高晨拍完120急救场面,转过身来想进一步了解小伙子的情况,他已悄然离去。
小伙子是谁?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可高晨还一直惦记着。央视《人与社会》栏目组也想找到这名见义勇为的小伙子,于是便在节目中特意插播了这则“寻人启事”。3月24日,太康县委宣传部找到了这名救人不留名的小伙。他叫张新亮,今年28岁,太康县常营镇老官王村人,现在江苏昆山打工。去年1月,他陪岳父到郑州看病,在金水桥边等车时,恰遇一女子投河,是他跳进冰冷的河水,奋力将轻生女子救起。
与张新亮一样,见义勇为、甘当无名英雄的太康籍、郑州消防战士徐军污水河中舍身救出4人的事迹,曾在豫皖两省引起强烈反响。
事情发生在2007年4月20日早晨,安徽省界首市董寨村村民徐汝亮,一大早带着儿媳、孙子、孙女,开着机动三轮车去赶集,途中因躲避迎面飞速驶来的汽车,连人带车翻进路边5米多深的光芦河中。瞬间降临的灾难将祖孙4人推向死亡的边缘。危急时刻,只见一名身穿迷彩服的军人,从马路上猛冲过来,来不及脱去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污水河中,一个又一个把一家4口营救上岸。徐汝亮惊魂未定,那军人已不知去向……
为找到救命恩人,徐汝亮卖掉家里的猪羊,自费印制了1万多份寻人启事,到处张贴。很快,界首市武装部和安徽的新闻媒体也加入到寻找恩人行列。《江淮晨报》、《合肥晚报》、界首电视台都以“救命恩人,你在哪里?”为题,寻找那名舍身救人的军人。一场寻找无名英雄的行动在安徽大地迅速展开。5月8日,寻找持续到第18天,在河南媒体的协助下,人们终于获知救人者是郑州市消防支队中原区消防大队一中队的班长徐军。事发当时,在安徽界首姥姥家探亲的徐军正沿公路跑步晨练。很快,河南各新闻单位、《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等国内30多家媒体、数十家大型网站迅速跟进,对徐军的事迹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徐军走进了《中国骄傲》、《同一首歌》栏目现场。徐军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
广东九江大桥断桥时,舍命拦车救人轰动全国的3位英雄,也都是太康人。
2007年6月15日凌晨4时,广东九江大桥被船撞断,在广东佛山务工的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3人正好开车送废品从此路过。当时雾很大,司机刘金行发现他们前面的几辆汽车突然不见了,急忙刹车,下来察看情况。“天哪!桥断啦!”刘金行、王文田、谢凤运3人不顾生命危险,竭尽全力在断桥处拦下8辆车,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月20日《广州日报》最先对此事进行报道,21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题刊发消息并配发社评,接着连续6天刊出追踪报道。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80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他们舍身拦车、见义勇为的事迹。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
2007年11月6日,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3人被评为中国骄傲人物,并出席了中央电视台2套的颁奖晚会。
继刘金行等3人九江断桥舍身拦车救人之后,太康老汉衡明贞长途车内勇斗3个持刀歹徒、英勇负伤的事迹见诸报端之后,媒体又一次掀起了一股太康旋风。
2007年11月19日,衡明贞去郑州看望儿子,长途客车上,他看到3名男子公然上车行窃,这名56岁、手无寸铁的老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作殊死搏斗。衡明贞的门牙被打掉,舌头被踢烂,身中17刀住院。《河南日报》、《大河报》等10家新闻媒体对衡明贞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衡明贞因此成为感动中原、影响全国的英雄人物。
2007年,是太康人最为风光的一年。在全国媒体宣传的见义勇为英模中,太康人接二连三,不断地出现。太康英雄以见义勇为的壮举,赢得了掌声和鲜花,也为家乡赢得了声望和荣光。
感动来自平民英雄美好心灵
2008年12月8日,在中央文明办评出的“中国好人榜”500人中,河南有38人入榜,其中5名是太康人。他们是:全国模范消防战士徐军,21岁,太康县城关镇白庄人;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刘金行,28岁,太康县马厂镇刘桥村农民;“中国骄傲”人物王文田,54岁,太康县朱口镇王庄村农民;“中国骄傲”人物谢凤运,61岁,太康县朱口镇谢坡村农民;“见义勇为勇士”衡明贞,56岁,太康王集乡衡路口村农民。
最近,冰河救人无名英雄张新亮的出现,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太康,引发出对“太康英雄群体现象”的热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氛围是构成当代社会道德的基础,太康英雄群体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时代特征。太康虽处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内陆地区,但正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朴厚重的民风习俗,造就了太康人善良、真诚、敦厚、侠义的特有品质。无论在家乡务农还是在异地务工,他们都在以自己的行为表率传承着爱国爱乡、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维护着当今社会的公序良俗。太康英雄层出不穷的累积叠加效应,树起了太康人见义勇为、侠肝义胆的良好形象。
在太康出现的见义勇为英模群体中,除了消防士兵徐军外,其他几个都是农民或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平民英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素不相识的人生命财产遭受威胁时,他们都能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在他们看来,人命关天,见死不救丧失起码的人格。他们的事迹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成为中国骄傲,是因为见惯了市场经济法则下的唯利是图和见利忘义,人们更加认识到见义勇为精神的可贵。
被河南省命名为“爱民为民模范”、被公安部授予“模范消防战士”的徐军,救人不留姓名,事过18天才被人找到的。当安徽徐汝亮获救一家往返几百公里,当面向徐军献上绣有“英雄战士,救命恩人”的锦旗时,徐军说:“消防官兵天天都在救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谈起曾经的英雄举动,徐军是那样的淡定和从容。
张新亮事迹能广为传颂是其救人一年后被中央媒体发现的。说起救人的事,张新亮笑称:“见到有人遇险,总不能不救吧!”淳朴的话语流露出一种天地良心所赋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救人于危难之中成为这些英雄最自然的本能反应。
不需要感谢,没想到回报,没有豪言壮语,没想到出名和奖赏,甚至连个人的安危都已置之度外。九江断桥舍命拦车英雄刘金行的话就是最好的说明:“事后想想,也真害怕,如果断桥继续延伸垮塌,我们肯定掉进江里,无一生还。但是,当时看着后面开过来的车辆,不能见死不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掉进江里。”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受到表彰后,他们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奖”2.5万元,全部捐给了家乡小学。这就是太康人,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规则和金钱尺度根本无法衡量他们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衡明贞这个年过半百的退伍老兵,这个固守传统良知和美德的倔强老人,身受重伤不言悔。他坚定地告诉记者:“再遇到这事儿,我还要管!”在医院许多人给受伤的衡明贞老人送去鲜花礼品,送去慰问金,是在表达对英雄的敬意,是在呼唤一种崇高精神的回归,是在表达对清平社会的渴望和向往。
家乡为英雄儿女们骄傲
太康这方神奇的土地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普通百姓身上始终保有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崇尚英雄的美好传统。1989年这里出现过“共和国卫士”王锦伟,1994年出现过“舍己救人好少年”任小翠,1998年出现过“抗洪英雄”徐献伟。继2008年太康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之后,媒体报道的见义勇为英模,除了2009年1月的无名英雄张新亮,还有2009年10月智救落水儿童的“河南美德好少年”、太康实验小学学生马晴晴;2010年3月从机井中舍命救出落水儿童的该县马头镇袁桥村青年农民袁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太康县坚持用家乡的优秀文化熏陶人、影响人,特别注重对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宣传和表彰,逐步形成了见义勇为光荣、见利忘义可耻的社会氛围。
1987年7月6日,共青团太康县委副书记王树礼在赴郑州开会途中,遇到3个歹徒持刀上车抢劫旅客钱财。王树礼挺身而出,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头部受伤住院。太康县委、县政府立即对王树礼见义勇为事迹通报表彰,号召全县人民学习他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模范行为。
1994年10月13日,该县马头镇初三学生彭志国不怕危险,倒悬下井救出落水儿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栏目和《中国儿童报》对他的事迹报道以后,太康县马上召开表彰大会,命名他为“见义勇为青年勇士”,号召全县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以来,太康县受到各级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英模已超过50名。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前提下,精神道德建设决不能无所作为。近年来,太康县委和县政府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更加注重发挥身边英模人物的教育作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精心培育英雄成长的沃土。全县上下形成了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心英雄的社会风气。
衡明贞勇斗劫匪负伤住院后,太康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领导马上携带5000元慰问金赶到郑州看望慰问。当得知中央电视台寻找太康英雄的消息时,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通过地方电视台、网络等多种渠道找到张新亮,县委立即下发《关于开展向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的张新亮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在第一时间送去锦旗和奖金。为迎接九江断桥舍身拦车救人的3位英雄返乡作报告,县委宣传部长亲赴郑州迎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各乡镇一把手全部参加、在英雄的家乡朱口镇隆重召开万人表彰大会,给他们以英雄的礼遇和奖励。随后,全县开展了“学英雄做英雄,我为太康争光彩”征文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