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道台府即哈尔滨关道,位于道外十八至十九道街之间,始建于1905年,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官衙,是哈尔滨市第一任行政政府所在地,古式建筑,布局对称。
清朝的“道”是介于府与县之间的机构,是哈尔滨最早和最高的行政机构,前后有16任清政府官员在此办公。哈尔滨关道现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初,沙俄帝国主义建成中东铁路。强行租借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市区时,傅家甸(道外)就被划于租借地之外,处于与哈尔滨市并存的特殊地位,属于中国政府治理的行政区域,清政府为加强对傅家甸地区的治理,在政权建置上设立了级别较高的“道”一级政权机构。清朝的“道”是介于府与县之间的机构,是哈尔滨最早和最高的行政机构,前后有16任清政府官员在此办公。
2005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道外区对哈尔滨关道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扩建工作,修建后的哈尔滨关道,占地两万八千余平方米,按古式建筑布局,呈对称式,同时遵循封建礼仪,左文右武,前衙后寝,中轴线上由外至内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内宅或上房),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衙神庙、书房、厨房、戈什房、杂项人房。西侧线上有冰窖、督捕厅、洪善驿、会华官厅、会洋官厅。院墙内有车棚、马号、茶房、粮仓等。其陈设以哈尔滨设治后的政权更迭主线,通过展示哈尔滨关道署的兴衰及哈尔滨地方政权演进的历史,向参观者全面介绍哈尔滨关道署设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行政状况、消亡原因等,反映哈尔滨设治后城市的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