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化艺术

家乡区县: 广东省中山市

友好城市

日本—守口市 1988年4月18日
美国—檀香山市 1997年10月13日
美国—阿拉米达县 2002年11月11日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 2003年9月19日
墨西哥—库利亚坎市 2007年6月1日
民间艺术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2006年,坦洲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朗崖口飘色、五桂山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等5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小榄菊花会

小榄镇位于 中山市北部。小榄人种菊从南宋开始,已有700多年历史。而举行菊花会,则起源于清代乾隆元年即丙辰年(公元1736年),以每隔60年举办一届“甲戌菊花大会”的历史传统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菊城”,以后小榄每年秋季举行一次。每到花期,种菊人将艺菊移到菊社观摩品评,交流菊艺心得,成为中山小榄的传统节日。菊花会期间,万盆菊花竞相开放,小榄人除了举行大型的菊花展览,还要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有曲艺、飘色、舞龙、舞狮等多项文艺表演。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欢度这最具小榄特色的盛会,统统聚焦于由菊花组成的艺术海洋,尽情感受着来自“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小榄的魅力。
水乡文化

中山市民众镇是岭南一带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水乡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区,有“岭南水乡”的美誉。岭南水乡民俗民风浓郁,极富岭南地方特色。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有如世外桃源。为更好开发挖掘本土旅游优势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中山于2007年推出“中山市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举办“和谐乡村”摄影展、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乡村美食风情街、动物演艺秀、水乡运动会、水乡民俗展、水上民歌邀请赛等丰富多彩活动。其中极具乡土气息的“水乡运动会”最有趣味性,群众参与性也强,包括水上拔河、扒禾桶、水上捉鳝、水上捉鸭、夫妻背跑等多项赛事。
语言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全境可通用。
粤语,一般称作白话,分为4种:
(1)石岐话,主要分布在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和南朗镇。
(2)沙田话(近顺德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小榄镇、阜沙镇、东升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及西区的沙朗、南朗镇的横门等地。
(3)三角话(近东莞话),主要分布在三角镇。
(4)古镇话(近新会话)主要分布在古镇镇。
中山闽语分为3小片:
(1)隆都片:隆都话俗称西乡村话,是沙溪、大涌两镇方言,中山市内的坦背镇观栏村、南区的月山村、寮后村、金溪村、沙田村、树涌村,板芙镇的深湾村,神湾镇的芒涌村,珠海市淇澳岛等较小的“方言岛”。使用该方言的人口约12万人。
(2)东乡片:又可以分为张家边话和南朗话,分布在火炬开发区和南朗镇。
(3)三乡片:三乡话分布在三乡镇。
客家语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镇、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

小栋栋(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