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绝之一“福州脱胎漆器”

家乡区县: 福建省晋安区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汉族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
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由于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时间、都与所用的原材料有关,所以一些小作坊就用简单的木胚、甚至于使用塑料,然后刷上油漆就作为脱胎漆器出售。严重影响社会上部分人对脱胎漆器的评价,并且降低了脱胎漆器应有的价格。
正宗的脱胎漆器应该使用夏布(亚麻)加上多次的加工做成,最终的成品相当的轻,并且坚固、耐用、精致,但是如果用夏布制作非常费时,而且成本更高。市场上的木质以及塑料的脱胎漆器十分廉价,两者相比高品质的脱胎漆器的价格根本和制作成本不成正比,所以导致制作脱胎漆器的人络绎的转行从事别的工作,致使脱胎漆器的工艺落寞。
所以拯救脱胎漆器必须从精品入手,宣传正宗的工艺,让一些劣质脱胎漆器自动离开市场,正宗脱胎漆器才能重新复苏。

林嘉伟(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