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下周屋车马灯

家乡区县: 江西省上犹县

“寺下周屋车马灯”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寺下周屋村“厚德堂”周氏―――可道公后裔为纪念可道公的历史编排的娱乐节目。当时周氏可道公时任朝廷巡检,为官公正廉洁,铁面无私,不畏强权,得罪了一些奸臣,当可道公告老还乡时,遭遇奸人所害,只剩下宝马一匹跑回家中报信。为了纪念可道公,就把跑回来的马养好,同时配好种,并代代传下来,人们把养马、与马嘻闹的过程结合当地的习俗编成歌舞,后来就演变成了车马灯,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马灯舞和龙狮等在祠堂里一起表演,至今已传承了6百多年,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滑稽,别具一格,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戏剧。

“寺下周屋车马灯”由红、白马各一匹,小木车一辆,大排灯一只,丑小生一人,车夫一人,马童二人,茶婆一人组成;唢呐曲调有“做到鞋子送情郎”、“锣鼓打来闹盈盈”、“正月是新年”、“做到鞋子送新年”、“高山滴水”、“鹅毛雪”、“拜将台”、“巴山步”等,车马灯表演队伍阵容不大,但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有独特的农村风味,表演时,车夫同茶婆互相对唱马灯歌,同时也有锣鼓,唢呐等曲调,悦耳动听,有其独特的民谣和乐器伴奏,唱词较多,夹杂少量对白,并配有适量的舞蹈动作与造型,舞蹈动作反复多次的出现,尤其是矮子步,更是原始采茶戏的精华,民间气息浓厚,生动、活泼、滑稽,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有很强的吸引力,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和厚爱。

And_(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