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是指流传于潮州一带的饮茶习惯,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
有关潮州工夫茶的主要著述有:黄挺《潮汕文化源流·潮汕工夫茶》、陈香白《潮州工夫茶概论》、曾楚柄(潮州工夫茶)等。还有其他作者的专文见之报刊或丛书。而在此前,另一重要著述,潮籍学者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在茶界中却鲜为人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近几年有黄挺等几位作者在专著中引为附录,才为世人所知。
翁辉东(1886-1963),广东海阳县金石人,字子光,曾任潮州韩山师范学监,代校长,后专心于著述。编有乡土教材《潮州乡土历史》、《潮州乡土地理》;著《潮州民俗志》、《潮州文物图志》、《潮州金石考》等。《潮州茶经》,作于1957年清明,以抄本行世。
翁氏《潮州茶经》,较为全面反映潮洲工夫茶的概貌,吸收唐、宋 以降历代先贤论茶精苹,融大潮地产茶铭区、嗜茶品类、取水掌火、茶 具、冲泡、啜饮、寻韵等基本内容,总结成简洁的文字。规范的程式。 工夫茶就是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粗、求工”,并由此体味功夫茶的“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
潮州工茶是潮州人独特的饮茶习惯。“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工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