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王鼎昌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新加坡现任总统王鼎昌(Mr.Ong Teng Cheong),祖籍福建同安仁德里十二都珩山保(现为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珩山村崎沟社),1936年1月出生于新加坡,父母都是土生华人。王鼎昌的父亲王竞惠曾是政府建筑部门的公务员,也是一位业余画家和雕塑家。受其父影响,王鼎昌自幼喜欢画炭笔画和水彩画,热爱文化艺术。王鼎昌少年时期正值日寇侵占新加坡,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艰苦,他曾摆摊卖鱼,出售自制纸手工艺品,以赚钱补贴家用,战后王鼎昌就读于华侨中学,1955年毕业后即留学澳洲,1961年考获雅特莱大学建筑绘测学士学位。他在新加坡服务了四年,获奖学金赴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城市规划学,1967年考获市政学硕士学位,即任职于新加坡设计局。嗣后调任国家及城市计划局,负责推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特别基金)下的一项城市重建和发展方案,协助制定一项长期全局规划来作为新加坡地方发展的指南。
      王鼎昌于1968年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其时他任实里达山居民协会财政。1970年出任该协会主席,这项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同年他任惹兰加由公民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加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1972年,36岁的王鼎昌参加大选,当选为金吉区国会议员,这是他步入政坛的开端。1975年,王鼎昌出任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兼代文化部长。他负责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电视与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多采,同时各项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1980年12月,王鼎昌再次当选为金吉区国会议员。1981年1月,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组,王鼎昌由第二副主席升任党主席。他又出任交通部长兼劳工部长,领导顺利完成大众交通计划,改善新加坡的交通状况。同时,他还将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从一个劳工运动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合作企业,经营一系列百货商店、度假胜地、出租汽车及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由于王鼎昌出色的组织才干和长期工作的优异成绩,遂升任新加坡第二副总理。新加坡舆论界认为,王鼎昌在内阁中代表了华文教育者的利益。1991年大选后,他大力促请政府更加关注接受华文教育和下层群众的利益。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大选,王鼎昌获胜,于9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新加坡首位当选总统。
     王鼎昌会讲流利的华语普通话和英语,也熟悉闽南话和广东话。他热心于工会工作,其支持劳工的态度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他担任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长期担任新加坡同安会馆顾问。他还历任皇家城市设计协会新加坡分会义务秘书、新加坡城市设计师协会主席、新加坡巴士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职工总会交通工友合作社信托委员会主席、人协董事部委员及人协发展委员会主席等职。

王鼎昌总统家族与珩山祖居

    王鼎昌,1936年1月22日出生在新加坡芽笼路16巷与18巷间的一所两层楼排屋内。1993年8月28日他当选为新加坡有史以来的第一任民选总统。
    王鼎昌出生时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春节过两天即到。故而王家的亲戚朋友们在春节贺喜声中谈及刚出世的王鼎昌,总爱说“三天两岁,三天两岁”。长辈华人们预祝小儿快点长大。王鼎昌童年和学生时代满室书香,六七岁时便会以闽南话背诵《昔时贤文》,祖父王文选十分严慈,十分注重“人皆爱珠玉,吾爱子孙贤”等古训。1955年他从华侨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即赴澳大利亚留学,先后获得澳洲阿德雷特大学建筑测绘学士和英国物利浦大学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并荣获澳洲石棉板公司颁发的常年最杰出奖。1962??1964年期间在澳洲担任建筑设计师,并与其同从华侨中学毕业后赴澳留学的林秀梅结为伉俪。1964年回新加坡担任建筑设计师,对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做出重大贡献。他的两个儿子王子元、王子文也都是建筑师。
    王鼎昌的祖父王文选当年不到30岁便离乡到南洋谋生发展。王文选饱读诗书,受过很好教育,早年在家乡珩山颇有名气。只是当年家乡闹水荒,农田被淹,被生活所迫典当祖居(一厅二室)约30块大银元做路费,飘洋过海到马来亚。他到南洋后,认识了侨领陈嘉庚的胞弟陈敬贤,两人交情甚笃。后来王文选经陈敬贤介绍,大约在1919年和1920年之间,进入了当时陈嘉庚创办的“恒美橡胶”树胶公司。由于有文化,工作出色,很快提拔为经理。同期间,王文选认识了在工厂里担任厂房总管的“车脚总巡”陈六使。王文选工作数年之后辞去了“恒美橡胶”的职位,在红灯码头自创“大东橡胶”。几年时间,赚了不少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王文选难逃倒闭的噩运,公司终于收盘。
     王鼎昌的父亲王竞惠(1910.10?1980.9)是王文选的次子,在新加坡出生。1933年王竞惠与曾丽卿结婚,婚后相继生下了素莲、鼎昌、德润、明凤、朝珠。曾丽卿家境不错,是个小康之家,父亲也是个商人。
    1941年12月,大平洋战争爆发,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王鼎昌随其祖父王文选和父亲王竞惠度过一段艰辛的烽火、乱世中求生存的日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战后王鼎昌发奋读书,立志献身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
     王竞惠从自己做生意时因不懂华文和闽南话而被人欺骗一事中吸取教训,送鼎昌和德润两个儿子去念 华校。后来又请了家教。鼎昌就此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
服务于市议会建筑部的王竞惠是个业余画家和雕塑艺术家,他靠自学成才,三十年代曾在马来亚绘画比赛中得过一等奖。王鼎昌的美术、绘画等艺术根底均受到父亲的熏陶。
     王竞惠于1964年曾随旅游团来中国参观访问,特意回祖籍老家珩山寻根。王竞惠在叔叔王和吉陪伴下看望了祖屋,并拍了几张祖屋的照片,同叔叔王和吉等亲人也拍了不少合影带回去,照片记录了这祖屋的地理位置,屋的东面有大龙眼树。屋的西面有棵百年榕树(倒毁于1959年8月23月大台风),屋北面有口池塘,南面有果园。王鼎昌1998年11月4日回乡谒祖寻根,也十分留意此祖屋的周围环境,屋后的小池塘依在、大龙眼树已枯,小果园依稀可辨。王鼎昌总统看了珩山祖居后,简要询问了堂弟王舍友,婶婶张匏、堂姑王春好等等族亲的家史渊源。并亲自到崎沟祖祠和珩山王氏祖厅虔诚地烧了一柱香,祈愿祖先保佑中新两国国运昌盛。

鬼子进村(2014-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