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流经丹阳,到丹阳陵口地段,向北出现岔河,这岔河叫萧梁河,古代称萧港。一入萧港,就走进了齐梁陵墓区。千百年来,萧梁河水伴随着大运河水一起流淌,在萧梁河口两岸,一对巨大的天禄,麒麟石刻,守卫着萧梁河口已达一千四百多年。这对石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再说地名陵口,齐梁两朝帝王的十二座陵墓,均在现在的丹阳境内修造,古藉记载为武进,实为六朝时武进县。因为这条长达十余里的萧梁河,是皇家陵园的专用水道,水道的入口取名陵口,史籍有明确记载,历千百年延称至今,并逐步形成为丹阳的古老集镇,陵口与现在的武进相距甚远,也许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萧梁河的史实。想造假惑众,也无法再造一条萧梁河、或再造一个陵口,因为现在的陵口,已是丹阳的一个行政区域,镇级建置。
古代交通不便全靠水运,建陵所需的大量物资,以及帝王回乡祭祖,从南京秦淮河下水,经长江水道;或经破岗渎、香草河,再入古运河达丹阳陵口。为运输便捷,再从陵口开凿一条水道,直达陵区。在齐梁两朝时期,这条皇家专用萧梁河,可是神圣的水道,热闹非凡的水道,而今,丹阳历届政府都对它进行过修整,萧梁河名称至今没变。流淌的河水在不断地叙说昨天的故事,两岸的石兽忠于职守,仰视着一切不规世事。
然而,常州所谓的专家教授,在考察“齐梁故里”的地理环境时,怎么不顾萧梁河、陵口存在的事实,避而言他,去陵口南的折柳去寻找“东城里”?真是滑稽!“东城里”在哪?史书上清楚地记载着:
五代杨吴天祚二年(936年),寺僧澄清所撰《智宝寺记》载“(智宝)寺西去萧梁帝祖宅三十里东城村。初名皇基,更名皇业,寺后百七十五步即兰陵故城也。”(《光绪武进阳湖县合志·卷一》)。连常州武进自己的方志也说得很清楚,西去萧梁帝祖宅三十里东城村,那么这个东城村还在现在的武进境内吗?梁代的建陵和修陵的地望志书亦直接注明在“武进东城里山”:一是“梁建陵,在(丹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三城(巷),武帝父文帝及张后所葬。……后讳尚柔,宋泰始七年殂,今葬晋陵武进县东城里山”;二是“修陵,在(丹阳)县东三十一里,武帝及郗后所葬。郗后讳徽,武帝为雍州刺史时殂,年三十二,归葬南徐州南东海(郡)武进县东城里山”(《元至顺镇江志·卷十二》)。现在陵墓都在丹阳境内,足以证明当时的这个东城里山就在今丹阳境内。
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及好事者,凭借自己的臆想,建造一座“泰安陵”假古董,就向世人宣布,“齐梁故里”在常州而不是在丹阳。断言何等干脆,岂不知此举让人笑掉大牙,害得那些被蒙蔽的萧氏子孙,认错祖,归错宗,磕错头,烧错香,造假者也不脸红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