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句俗话:“茶三酒四游玩二”。意谓品饮工夫茶的理想人数是三人、饮酒四人、游玩二人。当然,品饮工夫茶也可“三五成群”,但由三人组成茶座却是“最佳”配搭。这或许是凭古代南方以户为单位的水稻耕作方式积淀而成的思维定势在工夫茶事上的反映。
潮汕茶文化:工夫茶冲泡
茶壶有大有小,常用的是三杯罐。茶盘的设计也多以放置三个茶杯为准的。三个茶杯,不正构成个“品”字吗?这么一个“品”字,大有文章可做。请听其详:
《周易 乾 彖》云:“品物流形”;《周易正义》发挥为“品类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无所壅蔽”?人际关系,日常生活,谁不期望“亨通”和“无所壅蔽”?工夫茶座实即好茶同类之“流布成形”,小小茶杯正寄托着憧憬和谐、追求美好的善良愿望,以至于在举杯中飘飘然物我两忘,几近于庄生的“坐忘”。
品,《尚书 尧典》云:“五品不逊”。“五品”指父、母、兄、弟、子,这属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品”指品类;“逊”是和顺之意。舜帝有鉴于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顺,因此派契作司徒,主管民政,施行五品之教,即施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教。这种措施显然有助于家庭之中的血族联系。只有家和,才能国兴。纳“品秩”之义于茶事,当有通过品饮以和睦家庭的深意在。“品”与“家”明摆着已建立起颇为密切的关系。这是潮州人乃至中国人视为终极关怀与至上心理依托的祖宗崇拜潜意识之外露。
品类之义又见《周易 巽》:“田获三品”。意谓田猎获取可供祭祀、接待宾客、国君庖厨之用的三类物品,此处指古代田猎所获之物的三种效用,而品工夫茶,也具备这三种效用:除了以茶接待宾客、孝敬上辈外,尚用清茶三杯祭祀祖先及神灵。
品,品味;《周礼 天官 膳夫》:“品尝食”。在工夫茶座中,则为“品尝茶”。
品,《韵会》释为“品格”。品茶能见素养,可明品格;“品”之义至当。
品,《巨宋文韵 上声卷第三 寝韵》的解释最耐人寻味:“式也,法也”;“二口则生讼”,“三口品量”。日常生活中,二人相处久了,难免有讼,若加一成三,便具备了相互协调、相互品量从而达成和解的关键因素,这便是“成”。故知由“三口品量”化用而成“茶三”、“三杯”,原来有着深厚的民俗根基。
此外,洗杯用拇、食、中三指操作。端茶用三指持杯。红泥火炉设三山支架砂铫。质量上乘的紫砂壶必需是“三山齐”,即罐口、流口(出水口),壶柄上缘三点成一直线。这些都与“三”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在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法中,“三”的玄理已更加生活化了。“三为万物”,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