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也许,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近年来,不少电视剧都主打“为争夺企业话事权争斗不断”的主题,让人一想到豪门企业,就毛骨悚然,但尽管如此,王健林、李彦宏、马化腾等企业大佬终会有退休的一天,公司仍须传承下去,面对复杂的企业相传问题,现实远比电视情节更为精彩,香港新鸿基郭氏三兄弟的内斗史十分值得借鉴,但郎咸平仍然于10月31日在其博客中发文提倡,企业家们要向李嘉诚学习如何排兵布阵和传承家族企业。
郎咸平
郎咸平
以下是文章内容:
未来10年中国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人民币汇率、劳动力价格、税负过重等这些加在民企身上的枷锁,还有自己的企业该如何传承下去。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第一批下海创业的人已经面临退休,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这是我在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重点谈到的问题之一。在书中我建议中国的企业家不仅仅要学李嘉诚的排兵布阵,更要学他是怎么顺利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给大儿子李泽钜的。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平均年龄已处于55岁至75岁,此后5到10年内,全国将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迎来代际传承。截至2012年7月15日,A股有1394家民营企业,其中有684家为家族企业,但只有7%的“二代”正式接手家族企业,剩下的绝大部分企业还在创一代手中。
目前全球前100名富豪有34%是来自于继承,中国的前100名富豪只有1%是来自于继承,其他的都是富一代在掌控。所以这个数据也证实了一个观点,也就是说财富还在第一代手中正要开始传给第二代。那么我们的第二代能不能有所作为,将第一代的事业发扬光大,这不单是这些家族的责任,就是对全国老百姓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因为只有他们做得好,我们老百姓才有工作,只有企业赚大钱了,之后才可能给员工加薪。可以说,我们全国的老百姓都和这些家族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何取得双赢是每一个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相信没人想看到双输。
既然谈到家族企业,我们首先要谈一下家族企业传承正常吗?很多家族企业老板是我的学生,他们中有些人会说“我觉得家族传承不好,应该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其实这种想法就是错的,为什么?家族企业才是世界的主流,非家族企业反而不是主流。而且,家族传承的企业比职业经理人打理的企业更有生命力。美国上市公司中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占65%,家族传承的公司占35%,但是家族企业经营质量更好。美国上市公司中按10年平均值计,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则只有11.2%;家族企业资产回报率5.4%,非家族企业为4.1%;收入差距就更大了,家族企业年度收入增幅23.4%,非家族企业为10.8%。
家族企业传承是全球的主流,据美国季刊《家族企业》杂志的统计,美国家族企业的占比达到54.5%,英国为76%,澳大利亚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瑞典和德国超过90%。但是我们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顺畅的交接班流程。我的同事、香港中文大学的范博宏教授对近20年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200宗家族企业传承作了深入调研,企业从第一代传承到第二代的时候公司的价值平均损失60%,其中香港更严重,从富一代传承到富二代家族企业的市值要损失80%。
之所以如此,范博宏认为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家族成员内斗。最典型的是香港新鸿基郭氏三兄弟,刚开始接手时还能齐心协力,家族资产从他们接手时的254亿增长到2008年的2000亿港币。此后三兄弟开始内斗,先是两个弟弟联手把大哥赶出董事局,后来大哥自曝家丑举报两个弟弟拿地过程中行贿,导致2012年3月两个弟弟被捕,2个月后大哥郭炳湘也被捕,新鸿基地产股价先后蒸发几百亿。此外,香港罗氏家族内斗导致股价下跌90%,香港镛记酒家创办人的两个儿子内斗了两年多迟迟谈不拢,霍英东家族在他去世五年后矛盾爆发,这样的例子在这些豪门中数不胜数。
中国内地的情况有些不同,因为内地的富一代很多都是一个子女,比如说王健林、宗庆后、刘永好、马化腾、梁稳根、李彦宏等等。这样一来虽然不存在内斗的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富二代的水平如何。福布斯专门针对A股企业所做的调研,富二代接手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