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产于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该村现辖7个村民小组,530户,2052口人,2095亩耕地,是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凤翔县树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是全县八大园区之一。
凤翔泥塑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近年来,县上按照“彰显特色、创新工艺、开拓市场、能人带动”的思路,利用当地粘土资源,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将传统特色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发展形成了以“简洁、艳丽、夸张、传神”为主要特点,涉及挂片、坐虎、浮雕、小货等5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凤翔泥塑产品和集生产、展销于一体的凤翔六营泥塑艺博园。2002年、2003年,该村生产的泥塑马、泥塑羊分别被国家邮政总局选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05年11月在杨凌召开的国际“一村一品”研讨会上被评为“一村一品”先进单位,2006年凤翔泥塑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新华网上推介了凤翔泥塑。2008年、2009年、2010年多次组团参加陕西旅游博览会、杨凌农高会、西洽会以及在北京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魅力宝鸡”文化展示展演等活动。目前,该村75%的农户从事泥塑产业,70%的农民收入来源泥塑产业,泥塑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300多万件,年收入2650多万元,人均收入5800多元。
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地域明显的选材要求、精细严格的生产工艺、夸张艳丽的外观形象、技术精湛的工艺大师,给凤翔泥塑赋予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每年都吸引3—4万人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选购。给六营村这个民俗文化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