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枞阳的白荡湖

家乡区县: 安徽省枞阳县

   白荡湖,镶嵌在枞阳县的腹部,被七个乡镇环抱着,湖水南走与长江一闸之隔。名字昭示了她的风貌,定格着她的形象。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故名曰“白荡”,它连通长江,涝季为长江排洪,旱季又放水入江,默默的捍卫着长江,也抚育着它周边的人民。

   白荡湖在枞阳县,紧临长江北岸。属河迹洼地湖,系长江古河床摆动废弃的河床洼地积水成湖。原与长江直接通连,1953年白荡闸建成后,成为以水产养殖为主,兼具蓄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库型湖泊。水位12.00m,长11.5km,最大宽5.0km,平均宽3.45km;原有面积99.67km2,围垦后现有面积39.67km2;最大水深4.5m,平均水深3.06m,蓄水量1.21×108m3 

    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5℃,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13.5℃(1969年2月5日),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0.9℃(1954年8月23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64.9h,辐射总量484462J/cm2,无霜期251d,降水量1385.6mm,最大年降水量1939.7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851.7mm(1978年);年内3~8月降水量1038.2mm,约占年降水量的74.9%。

集水面积775.0km2,补给系数19.5。湖水依赖地表径流、湖面降水和长江倒灌补给,入湖河流有罗昌河、钱桥河、麻埠河等,多属季节性溪流;出流位于南部,经白荡闸排入长江。多年平均水位10.04m,历年最高水位14.47m(1983年7月15日),最低水位8.71m(1988年5月6日),绝对变幅5.76m;年内水位最大变幅5.75m,最小变幅2.04m,冬季开启白荡闸排干湖水捕鱼,直至翌年3、4月,基本保持干湖状态,5月对湖泊实施灌江纳苗,湖水位随之上升,至7、8月达年内最高水位;秋季闭闸蓄水养鱼,水位仍保持较高状态。

   计有鱼类12科39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鳊、鲂、鲤、鲫、鳡、鲚鱼等。此外,还有蟹、龟、鳖等名特水产品;建闸后实行人工养殖,放养种类主要是草、鲢、鳙、团头鲂、鲤等。水产养殖中,河蟹养殖占有较大比重,且效益较好,所产河蟹不仅畅销省内外,而且也是一项出口水产品。除人工投放鱼、蟹苗外,每年夏季通过灌江纳苗还引进鮊、鳡、青等鱼种,在渔获物组成中,鮊、鳡、鱼的产量占20%左右。

   计有水生植物16科21属23种,其中沉水植物7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4种,挺水和湿生植物9种,优势种有苦草、马来眼子菜、黑藻和菱等,水生植物分布面积9km2,全湖平均生物量1955.6g/m2。不知是何年何月,白荡湖就投身到北纬31°附近的一处。她一路走来,阅遍沧桑,常常情不自禁地追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依稀记得她的广阔度曾达现今的两倍以上,北极浮山,东连汤沟河。浩淼之于湖泊,有如美丽之于女人,都是各自的想望。每年的黄梅时节家家雨,她的汛期如约而至,水体浑浊,浮物众多,东撞西突,成洪成涝,扩张到她年度面积上的最为阔大,气势上的最为浩荡。容不得她收敛,空中的雨水,河里的流水,合为她的进口,而长江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封锁住她的出口。早先,她的周边地广人稀。人们选择高地居住,往往形象地叫这些湖畔的高地为“嘴”或者“墩”,乌石嘴、楂树嘴、史家嘴,大神墩、何家墩、汪家墩,不一而足。也许她的撒泼没有妨害到嘴上墩上的人,也许湖水退去后的土地更肥沃,人们默许了接受了她的年度变形,甚至欣赏着一望无际的湖味。她不枉为湖。

贝甜(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