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著名人物

家乡区县: 汕尾市海丰县

马思聪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省海丰县海城人。
1912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海丰县城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1923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初,马思聪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马思聪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倌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国费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周总理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

彭仕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海城镇城桥东社。彭湃的儿子。彭仕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牺牲,4岁时父亲在上海龙华就义,后随祖母周凤逃亡香港、澳门。7岁时被七叔彭述带往汕头,交由地下党组织把他托给支持革命的穷苦人家抚养。为避免敌人“斩草除根”,他辗转一家又一家,不断易姓改名,认百家父母、兄弟姐妹,吃百家饭菜,穿百家衣裳。为了求生存,他当过小乞丐、佣人、放牛郎、绣花工。1933年和1936年两次被捕,后在祖母周凤和党组织营救下获释。1939年他参加东江纵队当特务队员。半年后,党组织把他送回香港转赴重庆,见到敬爱的周恩来。1940年底彭仕禄到延安,先是读书,后在延安中央医院当护仕。1943年组织又让他继续念书,被评为模范学员。1945年“八?一”参党。读书后即任化工技术员,1951年被派往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后,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总设计师、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总工程师、核工业部总工程师等职。
彭仕禄领导和参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获得成功,19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作为总设计师,彭仕禄为特等奖第一获奖人。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总设计师荣誉状。在我国核动力科学技术发展中(核潜艇、核电站),彭仕禄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技术成就,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是核能技术领域卓越的开拓者与带头人之一。在国际核能动力技术界也具有很高声誉。1987年开始他的熠熠生辉的人生轨迹,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年年辑入。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党代会代表,十二大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是四届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八届人大环资委委员。

s'haoyousang(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