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三弦现状(二)

家乡区县: 吕梁市临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百多盲艺人现在已廖廖无几了……许多精湛的艺术被带入土里。目前存在人才断层,濒临绝种的危险。为了不忘从前,古为今用,挖掘临县三弦书唱本迫在眉睫。如《大八义》、《小八义》、《五女兴唐》、《花瓶记》等这些经典都没有文字资料,她不应该在我们这代人中断送。我们可以利用这门艺术与时俱进,旧瓶装新酒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临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临县发挥她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挖掘传统的同时壮大队伍争取出书,出人,出精品。

临县三弦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不利的发展因素。多年来一直靠自发传承,缺乏系统有效的整理、记录、保存,使不少优秀书目失传散佚。三弦书书艺的不少内容因盲艺人辞世已经失传。部分从业者,放弃了传统精华,把流行歌曲作为弹奏曲调显得不伦不类,对三弦书传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说唱三弦书的代表人物整体年龄偏大,年轻者或不乐此业,或从者也不深钻细研,从业梯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迹象。与此同时,青少年群体渐渐疏远了这一传统的地方曲艺,传播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尽管近几年来临县三弦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发展,但受到电视、临县伞头秧歌、资金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危机,艺人们的活动较八、九十年代少之又少。临县三弦书的演出运作方式是业余的自娱自乐型。目前有衰落的迹象,本地喜爱它的观众大部分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临县三弦书面临失传绝种的危险,其原因之一是:盲艺人老的老、死的死。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没有传下来,而年轻的盲艺人也因社会进步、生活有了保障而不用靠说书养家糊口了。

其二是:电视和临县伞头秧歌的冲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电视已经进入了大多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电视对三弦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另外则是伞头秧歌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百姓越来越看中艺术的多样性。

其三是:缺乏经费支持三弦书活动。康云祥先生曾五次成立曲艺宣传队都因缺乏资金投入而失败,三弦书需要买乐器、音响等设备。而伞头秧歌恰恰最大的优势是行动方便——两个肩抬一个嘴、胳膊夹着一把伞,说走就走,又不用定弦,又不用化装,说演就演。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wlyx058

个人微博: http://weibo.com/u/3091021203

能力秀:http://wm23.cn/111458

梧桐子互送:http://www.wutongzi.com/uc/22625635.html

 

白娟(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