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宁夏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宁夏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等医学院校。
学院简介
宁夏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宁夏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宁夏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1962年,学校并入宁夏大学,改称宁夏大学医学系。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2002年,宁夏卫生学校、宁夏护士学校并入宁夏医学院。2008年8月,经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建校以来,已培养了2万余名各层次医学人才,遍布宁夏的城市和乡村,撑起了宁夏医疗卫生事业的这片蓝天。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28人,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教授118人、副教授234人,其他高级职称人员6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16人、博士学位82人,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0.32%、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13.06%。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36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三层次人选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313”人才24人。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设有18个党政管理(服务)部门,16个二级学院(教学部),8个教学科研辅助部门,1个专设、11个附设科研机构。有实践教学基地70所,其中附属医院5所、教学医院8所、实习基地57所。
学校现在可授予医学、管理学、理学三大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共有1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医学学科专业为主、中西医并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3个办学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居宁夏高校前列。学校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特色优势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现有生殖与遗传、颅脑疾病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同时,学校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开展了回族医学教育,成立了回族医学研究所,回族医学教育和研究正在逐步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学校于1978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临床医学)、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有28届毕业生。在读研究生668人,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1134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1900张,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自治区领导干部保健基地等多种职能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门诊60万余人次,业务水平较高,对内蒙、甘肃、陕西等毗邻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1995年医院跻身全国500家大型医院之列。
学校十分重视校际交流与协作,先后与日本岛根大学、山形大学、富山医科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达库他州圣福德医学院,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以及国内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数十个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等医学院校。
历史沿革
1958年,宁夏医学院挂牌成立。
1962年,学校与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农学院并入宁夏大学,改称宁夏大学医学系。
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
2002年,宁夏卫生学校、宁夏护士学校并入宁夏医学院。
2008年8月学校由宁夏医学院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
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大学。
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5660余人(含总医院),其中专任教师73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422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2.72%,博士学位教师占30.48%。教师中有双聘院士1人,研究生导师4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9名)。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二、三层次人选1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自治区“313”人才27人,入选自治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7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2009年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得二等奖一项,是宁夏高校推评项目中唯一获奖成果。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吴世彩
校 长: 孙涛
党委副书记: 田淑卿、马继军
副 校 长: 杨银学、牛阳、张建中、李正直
纪委书记: 张发智
学校文化
校训
笃学精术 修德济人
“笃学”:专心致志、求真务实地学习广博的知识。主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忠实于科学,专心于研究学问,做到基础扎实、知识渊博;学生应增强刻苦学习的意识,尊重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踏实钻研学问,掌握扎实的专业和文化知识。
“精术”:术业有专攻,对专业技能达到精益求精。主张: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方法,把精深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运用到教研活动中,做到业务上精益求精;学生应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把所学的理论技能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修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追求美好的职业境界。主张:教师应注重修身、修心,具备严谨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学生应注重文明道德修身,具备公平诚信的社会公德,培育崇高的职业道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济人”:渡化人、引导人、培育人、塑造人,用高明的医术和优秀的品德使世人受益。主张: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身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及尚德尚学、言行一致的高崇高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成为坚持职业操守、维护社会公德、遵守社会规范的模范和示范者;学生要谨记救死扶伤的誓言,形成团结互助、关注他人、热爱生命的观念,使自己心存仁爱之心,树立人道之责,胸怀救济世人的宏愿,使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以人为本,更多关注病人、爱护病人。
“笃学精术 修德济人”:学校主张师生按照严谨的校风、学风,努力钻研业务,勤奋学习,探索求知,主动掌握先进的学习、科研方法,强调培养师生励志勤学的学术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实践技能,努力实现专业技能上的精益求精。主张师生做人先修德,树立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他人的观念,以高尚的师德医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强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珍惜他人生命,增强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总体上要求师生都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专业技能的特点,勉励学生把美好情操和专业技能奉献给社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校风
尚德博学、慎思笃行、求真务实、励志创新
释义:
尚德博学——— 立德为先、德才兼备,广览博取、全面发展;
慎思笃行——— 缜密思考、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忠实践行;
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勉踏实、敬业务实;
励志创新——— 坚定理想、志存高远,开拓进取、自主创新。
校徽
校徽图案主体采用草书“宁”和“医科大学”拼音第一个字母“y”抽象变化而成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图形。白色和平鸽是白衣天使的象征,又蕴含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寓意宁夏医科大学不断追求,快速发展。图案整体还构成一个“人”形,体现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寓意莘莘学子健康成长,展翅高飞。校徽整体采用白蓝两种颜色,白色象征神圣医学殿堂和白衣天使,蓝色象征理性、科学、进取。校徽简洁明快、寓意丰富,极具现代感和视觉的感染力。
学术交流
学校十分重视校际交流与协作,先后与日本岛根大学、山形大学、富山医科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达库他州圣福德医学院,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以及国内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数十个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同时也为宁夏的对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校址交通
通讯地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1160号
邮政编码: 750004
收费标准
学校严格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文件核定的当年最新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等学杂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