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龙湖三宝与三奇,你是否想了解一下龙湖三多呢?那就好好看看我的介绍吧。
龙湖三多--台多、景多、故事多
龙湖及其周边分布着淮阳流传千年的有七台八景,台有台的来历,景有景的故事。七台是:画卦台、弦歌台、读书台、梳洗台、五谷台、望鲁台、紫荆台。八景是:羲陵岳峙、蓍草春荣、蔡池秋月、弦歌夜读、卧阁清风、望台烟雨、苏亭莲舫、柳湖渔唱。
由于先前对七台八景已有了介绍,下面就仅针对个别的景点作介绍吧。
伏羲画卦台 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应该从八卦说起。人祖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叫画卦台。它为湖中的一小岛,环台皆水,高出水面三尺,阔不足一顷,史称画卦台。台前有白龟池,是伏羲氏放养灵龟的地方。1984年的夏天,淮阳东关的王大娃曾在池中钓出一只世之罕有的白龟,从而为人祖画八卦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佐证。据传,6500多年前,伏羲氏就是在这个地方,仰观伏察,根据白龟身上的纹理,悟而创制八卦。八卦符号是中华民族最早期的文字,就是它们代替了懵懂时期的结绳纪事,肇启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八卦也体现着天地人合一的大科学观,内涵其实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八卦讲究乾坤相对,刚柔并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阐述的是阳刚之气,生活工作需要开拓、锐意进取和奋发作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述的是阴柔之美,包容、礼让,以及海纳百川。 八卦向世人诠释中华民族的渊源流传的传统美德。台上那棵传为伏羲栽的八卦柏,历经千年风霜,依然挺立如故,这棵树可谓淮阳的镇城之宝,淮阳的标志树。
陈胜点将台 陈胜点将台位于东湖之中,面积大约5亩,相传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一路拼杀,占领了古城陈州,这时才发现他们带来的兵士大部分不会武功,不懂文韬武略,用现代的话说,不是统兵打仗的材料。于是,他们就在东湖的湖心岛上设立演武场,设立文武教官,对部下的大小将领进行培训,讲文习武,授以兵法,以期大用。数月之后,陈胜、吴广自认为士兵、将帅素质普遍提高,足以支撑自己建立政权的需要,于是在陈国城头上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的大旗。
苏子由读书台 苏子由读书亭在柳湖西隅。说起读书亭,先要讲一下大文豪苏东坡与淮阳的缘分。宋熙宁三年,苏辙到淮阳做教谕(官职相当于教育局局长),三年任职期间,他十分喜欢龙湖景色,尤其西柳湖长堤烟柳,水明如镜,绿荷浮香,静心养性,便在湖西北的柳湖丘上筑室读书,这就是苏轼笔下“宛丘学舍小如舟”的苏亭,又叫子由读书亭。当年,苏辙正值有为壮年,可是仕途遭遇坎坷,空有一腔报国志向,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常到读书亭著书立说,淡泊明志。远在黄州的苏轼牵挂弟弟,多次来淮,两人游玩龙湖,写诗作画,相互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苏轼的《戏弟子由》:“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就是写给任陈州教谕的弟弟苏辙的诗作。
苏轼被龙湖神奇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苏轼借柳咏志,写尽人生万般感受。后人为纪念二苏的文才和功绩,修筑了八柱八角、飞檐斗拱、金瓦灿烂、雕梁画栋的读书亭,四周遍植莲藕,悦目怡情。独处亭上,可远眺一湖碧水,洗去胸中尘垢,静坐能读书励志,神交古人,思接千里。手握一卷经典,如醍醐灌顶,方知学海无涯,舟楫为勤。每逢夏至,柳拂曲栏,清风徐来,荷香袭人,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来此游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