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的历史地理文化

家乡区县: 江苏省太仓市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西接苏州。太仓拥有2000年的历史文化,太仓的浏家港(现为太仓港)号称“六国码头”,是上海开埠前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商埠,也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起锚处, 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素称“江南鱼米之乡”。     说太仓是江南鱼米之乡,是因为太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胜迹遍布城乡。现存的文物中,省级文保单位有:州桥、周泾桥、皋桥、张博故居、浏河天妃宫、金鸡桥、井亭桥等共七处;市(县)级文保单位有:太师第门楼、沙溪雕花厅、铁釜、俞氏鸳鸯厅、云山塔等共二十三处。 省级文保单位。     下面我要分段介绍一下太仓的地名文化,就拿一些古迹来作为例子,作为剖析的一个侧面。     元代三桥:州桥、周泾桥、皋桥     元代的太仓由海运的发展而号称“六国码头”,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现城内尚存元代拱形石桥三座,这就是横跨致和塘上的州桥、周泾桥、皋桥。三桥的共同特点是:都由地方官和佛教寺院共同发起,民间捐款而兴修,桥孔拱圈上的铭文与地方史志记载相吻合;桥身和拱圈都有是用一色青石砌造,拱券都呈分节并列式且两边都不设桥联柱,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桥梁风格和建筑方式。      张溥故居      坐落在城厢镇西门街8号,为明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的住宅。张溥曾以“兴复古学,务使有用”为宗旨,创立复社,后为宦官奸党诬陷,于崇祯14年病卒,年仅40岁。张溥故居原为其伯父、工部尚书张辅元的宅第,建于天启年间,现存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超楼房屋,崇背飞檐,粗梁大柱,雕刻细腻,雄伟壮丽,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经市政府拨款修复,现三进房屋均已修葺一新,内设市博物馆。     太师第门楼(王锡爵故居)     坐落在城厢镇新东街,为明代万历年间首辅,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宅第的门楼,内宅第久废。门楼面阔3间,中间为门厅,两侧间设楼,砖木结构,保存尚好,具有明代建筑特色。门楼东侧为王氏后裔于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王氏宗祠,现存三进。经市政府拨款重修,门楼与宗祠现已整旧如旧,保持了江南明清建筑的特色。市博物馆在其内开设了“四王”纪念馆和古玩市场。      俞氏鸳鸯厅      原坐落城厢镇五0街,现已移建至南园。原名求世堂,为俞姓宅第厅堂,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颇具特色:外观为一大厅,内由南北相连的两厅组成。两厅结构对称,大小相同,雕刻装饰完全一样,故称鸳鸯厅。建筑古朴典雅,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雕花厅      坐落在沙溪镇中市街,原为富绅龚姓宅院的厅堂,始建于清初。花厅3间开阔,满厅雕梁画栋,所雕各种花卉、动物,均栩栩如生,故名。铁釜系元代造船场遗物,原在县城南门外娄江边,明初移入小北门外苏州府造船场。铁釜内径164cm,深 87cm,厚5.5cm,口边阔7cm。据明朱国祯《涌幢小昌》记载:此釜相传为元代通番海船浸篾缆用,篾缆盘釜中,以桐油浸之,防蚀耐用。为元代太仓开发海运的有力佐证。现存人民公园内。      云山塔      坐落在浮桥镇陆公村,为砖木结构的四面两层小塔。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时太仓沿江屡遭倭寇侵扰,百姓深受其害,当地乡兵配合官兵奋起抗战,在陆公一仗,曾消灭大批倭寇。战斗结束后,乡民们于倭寇尸骨堆上垒土成丘,建塔其上,以示镇压。因地各云山,故名云山塔,为当地人民抗倭胜利纪念遗迹。该塔于1980年由上级拨款修复,保持原样。      古镇沙溪      到过沙溪的人都会知道沙溪古老的房屋,小桥,流水,还有就是亭子,大家可能对周庄的印象很深,但我可以自豪的说,沙溪的古镇风貌完全超过周庄。下面我来描述一番。      沙溪镇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已集市成镇,至明、清时代,更是商市繁华、人文荟萃,成为太仓一大镇。据志书记载:“镇地延袤可数里,多富家巨室,其缙绅学士几当一州之半,为士好文章,习仪观,济济相望,而民之耕于野者,亦勤稼樯谨财用,有蟋蟀代檀之风,人称乐土。”至民国年间,仍为巨镇,俗称“东南十八乡、沙溪第一乡。”因此,沙溪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有大片的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有幽深古老的小巷和古朴雄浑的古桥。今天的沙溪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街巷深处,古韵犹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如果说现在在苏州很难找到小桥流水,但有一个地方现在却保存的很好,你可以看到苏州的特点,那就是沙溪。     别致的临水建筑,古宅密集的老街和古朴雄浑的石桥,是沙溪现存文化遗存的三大特色:     独具特色的临水建筑     沙溪老戚浦两岸的古宅民居(清、民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绵延1.5公里。古人为了通舟、取水、洗涤或乘凉观景,临水居民家家建有河棚间,棚下是水桥和船坞。各家河棚、水桥造型各异。河棚有吊脚楼式的,有石头实砌的。河棚窗户有半窗、落地长窗,配有栏杆或美人靠。窗格花型多样。水桥石级有驳岸式和条石悬挑式。这些临水建筑形态纷呈、古朴苍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民居密集的老街头      沙溪还保留有一条1.5公里长的老街(与老戚浦平行)。沿街的清、民古宅民居粉墙黛瓦,争相斗妍。沿街民居建筑风格别致:一般都很进深,有前后三进。临街多为二层楼,底楼店铺大多挑梁出檐,斗拱齐全。梁拱上还装饰有云朵、花卉等图案,雕刻精美。二进三进是客厅和起居室。室内落地长窗、花窗,特别是客厅梁拱装饰风格各异、五彩缤纷,比较好的有雕花厅、花篮厅等厅堂。宅与宅、院落与院落之间又形成了狭长幽深的弄堂。街头、巷口有过街楼。这漫长的古街,这古老的建筑,是沙溪历史文化的积淀。      古朴雄浑的石拱桥      沙溪老街上自东至西有三座明、清古桥横跨老戚浦。三座桥一色的单孔石拱,古朴苍劲。古老的桥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古老的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舟楫相联,天光水色辉映,拱洞连影成圆,两岸古建倒影成片,沙溪水乡古镇风貌更加完美。      龚氏雕花厅:       满厅雕梁画栋,梁架上布满云纹,梁木四面刻满了缠枝花浮雕,形态优美,雕刻精细别具一格,堪称一绝。      新桥:     又名利济桥。位于西市街,横跨老戚浦河。桥长15.3米,宽2米。该桥建于明代崇祯七年,为单孔石拱桥,至今完好无损。      庵桥:      位于镇东市街新弄东侧,跨老戚浦河。桥长15.3米,宽2米,为单孔拱形石桥。桥北堍建有形式独特的桥门洞,在古桥中颇为少见。该桥始建于宋代,为木桥。清康熙四十四年重建易石。现基本保持清代古桥的风貌。      义兴桥:      又名曾家桥。位于镇东市街头高真堂弄南端,跨老戚浦河。桥长15米,宽2米,为单孔拱形石桥。该桥初建于明嘉靖三年。明知州刘世龙因当地市民曾彪好义,令造桥表彰。当时是石堍木桥,清康熙年间重建易石。      龚氏古宅:       建于明末清初,现存东轴前后七进、中轴五进。厅堂粗梁大柱,布局合理。古宅曾孕育了一些清代的举人及现代的文人,如国际天文学会理事、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星象学家、紫荆山天文台名誉台长龚树模、现代儿童文学作家龚树葵、中国太阳能专家龚堡等。      陈穆衡故居:      陈穆衡为乾隆二年进士,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善骈文、尤长筏注之学。故居现存前后三进平房,保管较完好。      吴晓帮故居:       位于镇西市街,是一幢民国初年建造的欧式双层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房屋面积300平方米。房屋结构有客厅、主卧室、储藏室、卫生间、用膳房、厨房等十二间。客厅为装有壁炉,房顶建有辽望台,可观望沙溪全景。室内窗户为百叶窗、纱窗、玻璃窗三层组成,转角木楼梯雕花精细,雄伟坚固。上下两层均为木地板,院内的拼花地砖,色彩鲜艳,完好无损。吴晓帮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      陆京士故居:      陆京士沙溪人,原国民党中央委员,曾担任台北市市长。其故居位于沙溪镇橄榄岛张家园内。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房屋面积400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中西结合的民宅,屋后建有假山、九曲桥,紫藤花环绕整个后花园,屋前大院内绿树成荫,房屋是三进平房,两边有厢房,花格落地长窗,木门雕有各种花纹,至今保存完好。      胡粹士故居:      胡粹士是太仓第一位留美学子。回国后任上海交大图书馆馆长,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故居建于清末,现存花厅和后楼,建筑小巧玲珑,隔扇、门窗用料考究,雕刻精美。      姚氏民居:      清代民居,前后三进,后带河棚,天井小巧,座楼玲珑,部分满天星窗棂仍用明瓦。河棚临河落地长窗内加美人靠,风格独特。整幢建筑透射出古代水乡传统的建筑艺术。      胡氏民居大厅:      清代建筑,大厅面阔三间,粗梁大柱,雕梁画栋,气势宏伟。      乌龙会遗址:      明末,沙溪人民组织乌龙会响应李自成农民起义,该处曾是乌龙会会址。后临街房子改建成一色的挑梁出檐的店铺,现建筑颇具特色。     花篮厅:      为沙溪百年棉花老店内的小厅。小厅雕刻精细,玲珑剔透,前缀有一小翻轩,垂柱上雕有精美的花篮,展示出江南水乡民居的秀美。     下面我要介绍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的另一古镇,浏家港(浏河)     浏河,古称浏家港,南邻上海,东枕长江,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浏河是一座集旅游、文化、商贸于一体的千年古镇,老镇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独具江南水乡特色。新镇区高楼耸立,道路宽敞,独领现代都市风骚,人文景点星罗棋布,遍及全镇。有当年郑和率舟师出海前朝拜海神祈保平安的“天妃宫”,有相传为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时检阅水军的遗址--“阅兵台”,有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修建的“新闸桥”,有已故美籍华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吴健雄博士幼年就读过的“明德学校”和展示她在科学领域取得辉煌业绩的“明德楼”以及“吴健雄墓园”。有最负盛名的已故百岁画师朱屺瞻老先生少年习画时的“梅花草堂”,另外,还有正在开发兴建的“郑和旅游港”和邻近的“上海市浏河岛少年活动营地”等一大批风景名胜。镇上宾馆、舞厅、桑拿中心等设施齐全,是团体旅游和居家旅行、渡假的理想之地。新近开发启动的“太仓市民营科技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着众多的企业家前来投资办厂。      郑和纪念馆        分上下二层,底楼正殿有郑和塑像,布置有反映明代浏家港风土人情和郑和史迹的大型磨漆壁画--《鹏起浏港》,它主要描绘了郑和奉诏首次从浏河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东非各国、地区的伟大壮举,整幅壁画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画面线条流畅明快,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二楼安放有郑和使用的宝船模型和展示当时郑和七下西洋踪迹的电动航海图以及有关实物,纪念馆东南侧建有由十三块石碑组成的雄伟碑廊。      妈祖庙      妈祖即天妃,当地渔民称娘娘,相传妈祖是“泽被苍生,安澜早济,功敷海间,救急海难”的天上圣母。妈祖信仰,自宋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曾多次前往朝拜。目前,妈祖已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海神,被誉为世界和平神。浏河妈祖庙为获准开放的道教活动点。      阅兵台      相传为明代抗倭明将戚继光所筑,又据《闻见录》记载:“兵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州王稿(字凤巢),所筑厅堂三间,厅前有一台,东望海洋,督府由此阅水兵焉,故谓之阅兵台”如今厅内有土炮,碑石等实物。      如今的太仓,既延续着它的古老,又洋溢着现代的气息,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 太仓正以它的崭新的面貌,走向21世纪!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cindy123

我的梧桐子家乡秀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2324694.html

废柴(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